《南都》:孩子坐不住写作业磨蹭是不听话?如何正确看待民间乱用“聪明药”?南都讯(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廖嘉志)近期,一些媒体推出的“会上瘾的聪明药”的报道引发家长热议,该报道指出,一些原本就用于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药物,由于其可以提高注意力(故俗称:“聪明药”)而被普通人用于非临床治疗,服药者抱着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目的,盲目用药,最终成为瘾君子!报道一出导致不少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对原本正常的药物治疗产生误解和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到底该如何认识?多动症的N个误区你真没中招?孩子调皮和多动到底如何区分?针对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4月11日下午三点,南都健康大讲堂直播节目将为家长们带来一堂以《孩子不是不听话,只是父母不知道》为主题的健康讲座。我们将邀请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青年组副组长、深圳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杨斌让为家长们讲解多动症,解答家长们对于孩子种种“不听话”行为的疑问。 对于多动症,很多家长都不够了解。“多动症”,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为了引起各位家长的关注,今年的4月22日-28日被定为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关爱周。杨斌让主任表示,“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常见于学龄期儿童。权威数据显示,有66%-85%的患儿ADHD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目前,中国ADHD的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但就诊率不足10%。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受到关注并接受治疗。 在很多家长看来,多动症的症状可能就是比较活泼好动,喜欢调皮捣蛋,不听话,除了这些,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其他危害。对此,杨斌让主任表示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还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带来广泛而消极的影响,包括学业、职业、家庭关系受损,发生抑郁、惊恐障碍、双相障碍甚至自杀的风险增加,发生物质滥用行为和犯罪风险增加等。 多动症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危害,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后都会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但最近,一些关于“聪明药”的片面报道引发关注,很多家长们都开始担心,给孩子进行药物治疗会不会真的变成“瘾君子”,最终治疗不成反受其害?对此,杨斌让主任表示,哌甲酯对ADHD患者是良药,敬遵医嘱,利大于弊。而报道中的“瘾君子”都是非适应症且大剂量服用导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哌甲酯分为缓释型和速释型,容易造成滥用和成瘾的是及时起效的速释型,缓释型并不会产生药物成瘾。 对于多动症,很多家长心中还有很多的疑问等待解答。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好都是多动症惹的祸?是不是多动症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聪明?如何对多动症的孩子进行家庭干预?如果你心中也有类似的疑问,4月11日本周四下午三点,记得扫下面二维码看南都健康大讲堂的直播。如果没有时间看直播,只要保留二维码随时可看到回放。杨斌让主任将带你详细了解多动症的相关信息,解答你对孩子是否多动的种种疑问。 演讲主题:《孩子不是不听话,只是父母不知道》直播时间:4月11日(周四)下午三点专家简介杨斌让 擅长:从事发育行为及儿童心理卫生诊疗工作20余年,擅长多动症、自闭症、学习困难、言语及语言发育迟缓、抽动症、情绪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直播观看及互动方式:1:扫描上方图片二维码直接进入观看或者看回放(2019年4月11日15:00后永久有效),目前已经开启预约直播功能,扫码后直接点击“预约直播”,即可开启提醒功能,直播开始前会通知你! 如何参与和专家的互动:1 .观众朋友们可通过南都APP直播评论区进行提问,我们会选择一些问题,请专家现场解答,您的问题随时可能会被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