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一个麻醉科医师
#家长问你最多的问题是啥#
他一定会毫不犹豫: 全麻不会让孩子变傻吧?
除了这个每日一答的问题, 家长的心中还藏着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做个小手术,为啥要全麻? 宝宝的麻醉剂量,怎么定的? 全麻会影响宝宝长身体吗? 手术前不能吃东西,做手术时能受得了吗? …… ……
今天,我们请来了手术麻醉科主任马星钢 为大家答疑解惑!
不一定。麻醉方案会根据病情、手术要求以及年龄等综合考虑制定。在成年人中适用的麻醉方法,基本上儿童都可适用。
患儿能否合作 是麻醉医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肢骨折,在成年人可以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手术;但孩子由于年龄小,恐惧等不能合作,一般需要给予适当镇静药物让患儿入睡,这样利于完成手术,也避免给小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很多家长担心,手术前不让吃东西,会饿着孩子,手术中会支撑不住。这个大可不必担心。
手术前禁食,是出于安全考虑。麻醉药物带来的一些刺激,可能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如果呕吐物中的食物吸入气管会引起窒息、肺炎等严重情况的发生。
因此,手术前禁食 是非常必要的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情况给患儿补充需要的液体、电解质等等,保障患儿安全。另外,医生会尽量把手术和禁食时间计划好,不让孩子因为等待手术而饿得太久。
必要的术前检查,也是为了安全考虑。通过检查,医生能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麻醉期间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
很多家长说——
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小问题,平时很健康,没有其它疾病。
其实不然 有些问题可能在平时没有症状 通过检查可以发现
再举个栗子:心电图检查报告如果显示患儿有传导阻滞,那么医生在手术麻醉期间就要重点观察,避免对心脏影响较大的药物。
这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尤其是麻醉医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如果这些麻醉药物对大脑有较大影响,手术后影响了智力,那么这些药物早就淘汰了。
最近,一项涉及7个国家700多名幼儿的实验,在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这是一项研究婴儿期(≤60周龄)接触全麻后,发育直至5岁时是否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的实验。
研究表明 短暂接触麻醉对幼儿是安全的 他们也做了局麻和全麻对照 神经发育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医生想对大家说:你的孩子是否要在全麻下手术,应根据孩子的病情综合分析。病情较重则要早点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更有可能失去治疗的机会;对于病情较轻,对孩子没什么影响的,可以等孩子稍大一点再手术。
手术需要安静又干净的环境,手术间空气需要净化,因此手术间一般尽量不要太多人。除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外,一般不允许其他人进入手术间。
![]() 不过,请家长们放心,我们深圳市儿童医院的麻醉诱导间基本建设好了。担心患儿的家长,今后可以在诱导间看着孩子“入睡”,医生再把患儿转到手术间进一步完成麻醉,实施手术。 ![]()
我们也有计划 把麻醉诱导间装修得更温馨 让家长感觉更温馨 让宝宝得到更好的治疗
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目前,麻醉医生多选用效果好、作用时间短、代谢快、苏醒快的麻醉药。
可能有家长会问 选作用时间短的麻醉药 会不会手术没做完, 麻醉就失效了?
请放心,并不会。根据病情不同,除了麻醉方法的选择外,给药的方式也会不同。长时间手术会选择连续给药,这样可以保证长时间手术的顺利实施。
社会上很多人对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了解,存在误解。手术开始前,麻醉医生要做好各种准备,包括要用的麻醉药品、耗材物品,设备,可能要用的抢救药等。
麻醉后,医生要始终守候在病人旁边,观察监护仪各项数据,根据信息分析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做相关检查,处理异常情况。
患者出血较多时安排合理输血,通过补液、补血、应用血管活性药以及其它药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护各器官功能等。
简单的说 外科医生负责做好手术 其它事情都由麻醉医生处理 手术结束后 麻醉医生还需在病人苏醒后 将其送回监护室或病房
不是的。麻醉药起效很快,通常一两分钟孩子就睡着了,根本没可能因为大哭而导致嗓子哑。
那为什么有些孩子 从手术室出来后嗓子哑呢?
这是因为全麻时需要气管插管,虽然医生会特别注意,动作轻柔,但由于小儿喉头娇嫩,气管插管机械刺激可能引起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喉咙痛等。稍晚一些,这些不适症状就会消失。
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 外科医生治病, 麻醉医生保命。 麻醉医生也许默默无闻, 但每一台成功的手术, 背后都有他们的付出!
麻醉科简介: 深圳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成长已21个年头,2018年共完成麻醉近25000例,危重症患者多,新生儿手术三百余例,最小年龄为孕28周、出生4小时早产儿,最低体重650克,涵盖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五官科、泌尿外科、放射介入等多个手术科室。手术室外共设3个麻醉点,为内科有创检查治疗患儿和影像学无创检查诊断患儿,提供安全的麻醉、镇静和监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