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第10届世界儿科感染性疾病大会上了解到,接种疫苗是各国预防控制儿科感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与会专家呼吁通过构筑预认证、政府监管、法律体系、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组成的四道防线,规范行业发展,保护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亚太儿科协会(APPA)主席纳文·萨克(Naveen. Thacker)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感染性疾病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生具有地域特点,比如肺炎、腹泻、百日咳等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亚太地区儿童健康的高发病种。 专家指出,预防接种是当前抵御感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率也显著下降。但是由于缺乏对疫苗安全的信任,部分地区疫苗普及推广率仍不尽如人意。 “用个形象的比喻,疫苗与抗菌药物使用就像跷跷板,由于公众产生“疫苗恐慌”,疫苗接种面不广将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增多,继而产生细菌耐药情况严重的恶性循环。” 纳文·萨克说。 纳文·萨克教授表示,为保证联合国机构从不同渠道采购的疫苗都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推出了“疫苗预认证体系”,之后企业的疫苗产品要想进入联合国采购目录,必须经过WHO的“预认证,这成为保障疫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除此以外,各国的监管机构在企业资质审批、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要完善全流程的回溯法律制度,从法律角度强化疫苗安全性的全程管理;同时建立汇报不良反应的监测网络系统,通过这四道防线,保证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据了解,世界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World Society for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是全球性的非盈利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儿科感染性疾病大会,主要目标是为全球儿科感染性疾病研究创建交流平台,特别是促进低收入国家的儿科感染性疾病领域科研发展。 (资料来源:世界儿科感染大会组委会 作者: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