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彭 蓓 通讯员 钟伟梅 惠州市民赵娜为了给孩子治疗疝气,上周带着1岁大的儿子从惠州赶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出乎她意料的是,24日看完门诊后,28日就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今天,她就可以带着孩子出院回家了。 “没想到看病会这么顺利。”昨日下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普外科病房,赵娜对深圳商报记者说,“就算是在我们当地的医院手术住院,时间也没这么短呢。”对于孩子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治疗,她感到很满意。 全院动员优化就医流程 赵娜感受到的便利得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自去年10月起进行的就医流程优化。这家开业于1997年底的市属儿科专科医院,设计日门诊量2000人次,年手术量5000台。而如今该院的实际日门诊量已经接近5000人次,年手术量8000台,已经远远超出医院当初设计的诊疗能力。挂号难、交费难、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日渐凸显。 面对这一问题,市儿童医院院长钟山并不回避。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来该院就诊的患儿数量快速增长,从2006年起,医院已经满负荷运转,到了2008年已经是超负荷运转。目前,在医院业务用房和人力资源潜力几乎挖掘殆尽的情况下,医院管理层并没有回避矛盾,而是从改造优化流程入手,强力推进各项措施,缓解病人看病难问题。 去年10月,钟山带领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行政查房,全面掌握了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一些科室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部分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协调难问题都在这次行政查房中得到解决,为诊治工作提速、解决病人看病难奠定了基础。 外科手术排期时间缩短80% 儿童医院外科手术住院难、手术预约等候时间过长一直是市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科室如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普外科等的病人,预约等候手术排期已到半年以后。遇到寒暑假学生放假,排期时间更长,可谓一床难求。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市儿童医院通过内部流程改造,以缩短住院日为突破口,开展一日外科手术,加快病床周转。据该院医务科副科长、普外科主任医师麻晓鹏介绍,“一日外科手术”自今年1月17日在疝气、鞘膜积液这两个病人多、排队预约时间长的病种试行以来,病人住院日由原来的5天缩短至目前的两天左右。 针对手术间不够这一制约医院小儿外科发展的瓶颈,医院通过增设专门的复苏室,将患儿术后麻醉苏醒过程集中到复苏室,并由专门的麻醉医生、专科护士负责看护,改变了患儿在手术台上等待苏醒的传统模式。医院还对手术接台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同时规定每天首台手术的开台时间从上午9时以后提前到8时30分。 “经过上述改造后,外科手术量增加了20%。”麻晓鹏说。医院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流程改造后,医院手术工作大大提速,择期手术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由原来等候半年以上缩短至目前的一个月左右,节省患者80%的等候时间。 此外,医院对内分泌科门诊的检查和治疗也进行了流程改造,免除了病人在门诊和病房之间反复奔波之苦。流程改造后,原来需要预约等候一个月左右的内分泌相关检查,现在只需要等候两天左右。 医技科室提速配合临床诊疗 医生的诊疗提速离不开超声、放射、检验等医技科室的配合。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筹安排下,各医技科室以病人为中心,加快了科室内部流程改造的步伐。 放射科针对磁共振检查病人较多,预约等候时间长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排班措施。此外,该科医生、技术员主动放弃中午休息时间,轮流排班,增开了中午检查。“儿童进行磁共振检查比成年人花的时间要长。因为孩子好动,而检查需要在孩子安静不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钟山院长告诉记者,“放射科增开中午检查后,原来每天只能做7~10名患儿的检查,现在每天能做15名患儿的检查,效果明显。” 患儿预约磁共振检查的等候时间也从过去的一个月缩短到一周,有效配合了临床诊疗工作。 检验科通过布局改造和各岗位工作量的合理调剂优化流程,使得血常规、CRP检查患者拿到检查结果的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30分钟以内。超声科通过门诊诊室及住院诊室的整合,同时将医生休息室腾出来增加诊室提高工作效率。原来病人预约等候超声检查最长需一周,现在一般情况下1~2天就可做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