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儿童医院学习的体会
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是德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不仅在德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国际儿科界也有广泛的影响。2015年6月至9月,我和徐雅南护士长两人,有幸被深圳市儿童医院选派到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儿童医院进修学习。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手术室配备了高端的设备,手术方式也日新月异。因此,我个人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赴国外医院手术室进修,从基层做起,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的手术室护理和管理方式,更新我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然而坦白地说,对于这次难得的机会,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3年,但对国外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几乎没有直接的了解,仅在2015年6月赴加拿大出席国际会议期间,在蒙特利尔儿童医院手术室全程观摩过一次手术。此次去阿尔托纳儿童医院进修无疑会开拓我的视野,提高我的业务能力,对我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我深知自己的语言能力非常有限,对于能否与德国同仁沟通,我一点信心都没有。护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动手参与手术过程很难学到东西。语言不能沟通,参与也就根本谈不上了。而且国外医院非常强调从业人员的资质,手术室又是一个技术含量高、要求严格的部门,德国医院未必会承认我在国内的护理工作经历,允许我动手工作。因此我有可能会入宝山而空手归,辜负这次难得的机会。我怀着这样忑忐不安的心情踏上了路途。 因为我长期担任手术室护士长,这次进修学习是在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进行的。我这次进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的护理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改善深圳市儿童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在学习开始时,我给自己确定了几项学习目的: (1)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培训及再教育,能力考核; 尽管我有思想准备,进修过程的艰难仍大大超出我的预料。手术室的日常交班和手术中的交流都用德语,我一点都听不懂。虽然德国同事大都能说英语,但我本人的英语口语水平非常低。困难还不仅来自语言上障碍,更重要是手术室成员把我视为外来的参观者。刚进手术室的那两天,我只能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没有人主动和我打招呼,也没有人管我上、下班,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局外人。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主动尝试与同事沟通,我雇请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作德语翻译,帮助我完成复杂的对话。在日常工作中,我试图用我贫乏的英语与同事交谈。我头天晚上将要说的话,用英语写下来并背熟,次日就找机会与同事交流。我还努力记住手术室工作中常用的一些德文单词,如手术器械和所用物品的名称,清点器械所需的数字,日常的问候用语,等等。不管听不听得懂,我每天都参加德国手术室7点30的交班晨会。我们的住处在汉堡东北郊外,医院在汉堡西南,路程近20公里,中途换乘两次公交和两次地铁。我每天5点15起床,花一个半小时赶到手术室上班,待全部手术结束后再下班。 为了不在一旁袖手旁观,我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首先主动做一些护理员的工作,如术后清理用物、送物品到中心消毒室等。两、三天以后,德国同事就把我“晋升”为巡回护士的助手,为其准备常用物品。我用心观察台上的手术进程,预计下一、两步台上所需要的器械和物品,提前准备好,往往在他们刚刚想到时,我已经拿在手上了。这样又过了一周(即我进入手术室的十来天后),我就作为巡回护士,正式参加手术了,从那时起,我成为了手术室护士的正式成员,被列入了每天的手术排班表。可能是因为德国人记不住我名字的拼音,我在排班表上的名字是“Guest”,其意为“客籍护士”或“外来护士”,进一步熟识后,我在排班表上看到了“FU”。 德国同事越来越主动与我交流,他们都非常理解我在语言上的困难,用各种方式(英语、德语、手势、手机字典、手机短信……)与我沟通,所有与我配合的同事都非常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帮助我熟悉工作环境,我因此非常快地参与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我也尽力向德国同事介绍我自己的工作性质,当同事们了解到我的学习目的后,他们更加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手术室各方面的工作内容,轮流作我的指导,尽可能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为了让我全面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护士长专门让我去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了几天。有一次,其他医院的一个新生儿需要接受食道闭锁手术,但因为患儿才刚刚出生,体重仅800克,不能转到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来,护士长安排我随医生和其他护士一起,前往患儿所在医院,参加了手术。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我的问题有时也会引起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我顺利地融入了手术室工作团队,和同事们成为了好朋友。 在两个多月的进修学习中,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术中担任巡回护士。在一些简单的手术中,我上台担任器械护士。我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 (1)参加每天的护士晨会; 虽然我正式参与了手术室的工作,但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多年的手术室工作经验告诉我:手术室内无小事。所以在德国手术室工作期间,我一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不断提醒自己要认真观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时刻谨记慎独精神,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我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特别是结合国内手术室护理十大安全目标,重点比较了德国和中国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中国手术室护理中的不足。通过观察,我认为中国医院在护理管理上与德国医院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其中有一些措施需要我们中国医院学习,还有一些措施是与中国医院相同的,但中国医院的问题出在措施的落实上。如果中国医院医护人员也能如阿尔托纳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一样严格执行每一项措施,其医疗护理质量会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除了规章制度外,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的工作中还有一些方面也值得中国医院学习、借鉴。首先是医生和护士的完美配合。手术医生技术非常精湛,手术器械锋利精细灵活、种类齐全,手术时间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默契。特别是Stuecker教授的脊柱侧弯矫正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手术台上护士和手术台下护士的操作技术娴熟、准确,让我叹为观止,手术台上护士看不见教授的操作步骤,但却能够准确地传递教授需要的器械。 其次是团队协作精神。手术室团队的每位成员都训练有素,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观,熟知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并能自觉遵守。制度完善且每位成员均受制度的约束。团队成员都非常尊重他人的工作,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特别是对于工作不熟练的新护士,医生的态度非常友善,会帮助她们熟悉手术配合。医生、麻醉师和护士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例如在术后蛙式石膏包扎中,麻醉医生扶住患儿的肩膀,两名医生包石膏,一名护士配合。医生和护士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医生不会等护士,护士也不会等医生。医生和护士齐心协力,共同快速完成包扎。正是这种协作精神,鼓励我融入这个团队。 最后是在实践中学习。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尤其是让我直接参与手术过程。参与手术让我从旁观者转变为操作者,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中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领悟能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荀子•劝学》)。我从事护理工作已有33年,但只有在这次学习中,我才第一次直接参与了国外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这次在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的学习培训,使我得以和一流的医生和一流的护士共同工作。通过亲身参与手术过程和与德国同事的经验交流,我学习了德国医院手术室的护理管理,熟悉了先进的手术方式。这次培训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深化了我的知识,增强了我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力,使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受用无穷。为此,我要感谢深圳市儿童医院和汉堡阿尔托纳儿童医院为我提供了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给予我的信任和理解,以及在我学习期间为我提供的一切便利。 在学习结束前,我向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提交了一份《进修总结报告》(英文),这份报告概述了我在学习期间为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而完成的工作,以及我对学习活动的一些思考。阿尔托纳儿童医院向我颁发了一份由Stuecker教授签字的《进修证书》,该证书肯定了我在该院手术室的工作。 对一个地方的留恋,总是和一些事、一些人连在一起的。在我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阿尔托纳儿童医院手术室同事们的耐心和友谊始终伴随着我。他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备感温暖,使我鼓起勇气去面对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他们的热忱和友善使我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亲切、友好的气氛,我将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忆起这段时光。 photo1-进修结业证书 photo2-担任巡回护士 photo3-担任器械护士 photo4-担任器械护士 photo5-清点手术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