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儿童腹部恶性肿瘤有不少误区,很多人认为,恶性肿瘤是成人才会得的病,孩子不可能得。其实,14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9.8/10万,有些孩子刚出生就带有肿瘤。前些天,我们普外二科就成功对一名刚出生5天的新生儿肝脏巨大肿瘤患者实施了手术。该患儿体重才3.2Kg,肚子竟然藏着直径达9cm,重约0.8Kg的巨大肝脏肿瘤。据患儿父母介绍,产前检查即发现上腹部包块,一直都比较担心,经过多方咨询问诊,决定孩子生下来后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普外二区)接受治疗。小孩出生后即入住我院,我科积极组织科内及全院相关科室的病例讨论,肿瘤内科认为患儿肿瘤包块性质尚不能明确,需行活检后方能决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若为恶性,由于为新生儿,也没有化疗等内科药物治疗方案;介入科认为患儿年龄小,尚不能通过介入的方法进行诊治。我科综合考虑,虽然该肝脏肿瘤巨大并富含大量的血流,病人又是新生儿稍有不慎手术的创伤和失血即会要了小孩的性命,风险极大,但是由于担心肿瘤有可能会增大并恶化,导致循环衰竭而丧失手术时机,在经得家长同意后我们为宝宝进行了手术切除肿瘤,将刚出生的宝宝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病理诊断为罕见的肝脏血管畸形伴毛细血管增生。 近年来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恶性程度比成人更高,而且年龄越小处理也越困难,如果不及早治疗会迅速转移导致病情恶化。相关报道提示,3-5岁以前是儿童腹部恶性实体肿瘤的高发期,5岁以前的患儿占所有病例数的77.6%。因此我们建议孩子在3周岁左右做一次腹部B超,可发现大部分恶性实体性肿瘤。比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大量的婴幼儿进行了超声筛查以排除尿路结石问题,结果却发现了不少早期的腹部肿瘤患儿,使得这些患儿的腹部肿瘤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多预后很好并达到临床治愈。除了到医院检查外,如果平时发现孩子有以下异常症状,要提高警惕是不是有肿瘤,如长期发热;短期内明显消瘦、体重下降,无力;不断加重的贫血、面色苍白;内分泌紊乱、性早熟等。体表肿块容易早期发现,但体内的肿瘤可能会压迫邻近的器官,比如导致呼吸困难,有恶心、呕吐及肠梗阻症状,排便或排尿异常方能发现,但若有临床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临床晚期。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进展极快,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个月,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关于儿童腹部恶性实体肿瘤大家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癌症肯定很难治,即使治好以后身体也垮掉了”。事实恰恰相反,儿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成人。孩子得了癌症,家长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遗传并非单指父母遗传给子女,还包括在胚胎形成期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出生以后在环境的影响下基因发生二次突变最终再形成肿瘤。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小儿肿瘤的发病原因可能跟环境污染、妊娠期保健等诸多因素有关,孕妇应该尽量远离化工、放射污染,做好妊娠期保健。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对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较敏感,及时进行正规的系统治疗坚持完成整个治疗方案能得到良好效果,目前总体治愈率在70%以上,部分病种(如肾母细胞瘤)的治愈率高于90%,疗效明显好于成人肿瘤。但也有些类型的肿瘤生存率仍较低,如晚期的神经母细胞瘤等。 儿童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常见的腹部恶性实体瘤为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肾母细胞瘤等等。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和成人恶性实体肿瘤的来源也不同,成人的肿瘤大多来自上皮组织,是后天性的细胞变异导致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大多以胚胎性肿瘤和肉瘤为主,是由残留的胚胎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可以说是天生的。治疗上提倡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理,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三把尖刀,相互结合综合处理是关键。若患儿的恶性实体肿瘤巨大或者肿块包绕重要的器官大血管不能切除时,首选行穿刺或者开刀活检,病理定性后采用内科化疗的方案给与规范治疗,待肿块缩小到可手术切除的程度,选择时机进行手术干预切除,最后给与继续化疗或放疗的方案,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科治疗过的小患者中不乏此类病例。“小玲玲”是一个5岁大的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发现肿瘤时肿块巨大占满大部分腹腔并已包绕腹主动脉、肾血管、胰腺、左肾,手术切除机会渺茫。后来经过5个疗程的化疗后,肿块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现已手术切除残余在腹腔内的肿瘤包块,准备继续接受化疗和放疗的后续处理,坚强的孩子有了继续生存的机会。 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是腹部实体肿瘤治疗的关键。我院成立多年的肿瘤协作治疗组已救治了众多深圳及周边地区腹部实体肿瘤患儿,我们正向建设深圳市儿童实体肿瘤癌症治疗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前进,不断增强我们医疗团队的实力,造福深圳地区的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