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主要以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为主,儿童感染多以轻症为主,危重症发病率低,但可无发热及肺炎表现,易漏诊,更易造成疾病传播,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患儿,力争早识别及时救治;炎症性肠病患儿由于机体的免疫特点及治疗药物的影响,使其更具易感性。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和接触传播(如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与此同时,全国也相继出现儿童感染的病例,且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无发热及肺炎,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更易引起家长的忽视而引起疾病进一步传播。 而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在一定遗传背景下由感染、免疫及环境等多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患儿多伴有免疫紊乱或免疫缺陷,而且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大多数会应用激素、英夫利西单抗及免疫抑制剂等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IBD患儿更具易感性,源于IBD患儿的特殊性,在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情况下,提出了针对IBD患儿的管理及家庭照顾建议。 一、IBD患儿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IBD患儿尽量不出门、不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外出正确佩戴口罩:儿童建议佩戴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此外,年龄极小的婴幼儿因易引起窒息,不能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应做到勤洗手,如儿童年龄较小,家长需帮助其洗手。推荐六步洗手法。在流水下彻底冲净双手,并擦干。 3、尽量少乘坐电梯,不要用手直接触碰电梯按钮; 4、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不接触手机,要看手机时尽量用防护袋,并外出回来要更换; 6、多饮水,适量运动。 二、家长及环境要求:1、于家门入口处放置消毒剂、消毒纸巾等,脱去鞋子,手消毒后再进门; 2、勤开窗,经常通风。通风时需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客厅及卧室交替通风的方法; 3、定期做好家庭消毒。可选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对经常接触的位置及物品进行消毒,如手机、钥匙、门把手、衣橱柜把手、开关、桌椅、厕所。要注意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且含氯消毒剂不可与洁厕灵同时使用; 4、家长也应做到正确方法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宝宝前; 5、少出门、不聚餐、不会友、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6、家长出门正确佩戴口罩;少乘电梯,少乘公共交通及出租车; 7、对儿童心理及时疏导:考虑到患儿本身患有疾病且对疫情了解不充分,易产生负面遐想,久居家中不能外出也易造成不愉快的情绪。家长此时应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可通过欣赏舒缓音乐和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儿童紧张、焦虑的情绪。 三、关于IBD患儿的随访:1、为避免频繁就医可能导致的感染风险,患者应尽量减少门诊就诊和取药频率,可以考虑在就近社区医院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的检测。 患儿家长可通过IBD微信群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也可通过网络问诊等多种形式问诊,如患儿一般状态良好或病情平稳,可于家中继续观察并及时反馈情况; 如患儿病情出现以下情况(1)腹痛加重,不能忍受; 应在正确防护下前往医院2、药物治疗 (1)诱导缓解期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期间的患儿,如果病情平稳,继续原方案治疗,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并不建议在疫情高发区或疫情期间加用免疫抑制剂或增加免疫抑制剂剂量;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或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患儿,建议在用药前要做2019-nCoV病毒筛查和肺CT检查后,除外2019-nCoV病毒感染的可能方可用药。如由于交通等疫情相关因素不能到医院维持用药者,建议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度过疫情期。用美沙拉嗪及沙利度胺治疗的可以继续应用。 (2)维持治疗期患儿:可以按原维持治疗方案继续维持治疗,就近医院检测血象、血沉、C反应蛋白、钙卫蛋白,通过网络问诊与主治医师联系治疗用药,尤其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做好防护,不建议停药;应用生物制剂维持治疗的IBD患儿,常规维持用药周期为每8周静脉滴注用药1次。在疫情非高峰阶段,患儿可正常按规定时间在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在疫情高峰阶段或疫情严重地区,可酌情推迟1~2周用药。确因各种原因不能前往医院的患者,特别是黏膜愈合时间尚不足1年者,建议加用肠内营养治疗。 (3)需要手术治疗患儿:择期手术建议延迟手术,急诊手术的需要进行2019-nCoV病毒筛查和防护。 3、肠内营养治疗 目前,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已经成为活动期CD患儿的一线治疗方案。EEN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诱导CD缓解,减轻肠黏膜炎症,促进肠黏膜愈合。 (1)诱导缓解期患儿:已有研究证实,EEN在改善短期肠黏膜炎症和降低儿童CD 活动指数(pediatric Crohn’sdisease activity index,PCDAI)方面EEN明显优于激素,并且EEN可抑制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根据我国IBD 专家共识推荐儿童及青少年可使用EEN作为诱导缓解。建议处于诱导缓解期,由于疫情相关因素不能到医院维持用药的患儿,请勿擅自调整治疗方案,可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度过疫情期。 (2)维持治疗期患儿:国外有研究发现,与标准饮食、5-氨基水杨酸(5-ASA)或硫唑嘌呤治疗相比,维持性EN预防CD复发更有效。疫情期IBD患儿应按照原维持治疗方案继续维持治疗,药物治疗的患儿如各种原因不能前往医院用药,建议加用肠内营养治疗。 (3)拒绝单纯肠内营养患儿:由于肠内营养制剂口感、价格等因素,不可避免会存在单纯肠内营养喂养困难的患儿。欧洲指南推荐轻症及复发风险较低的IBD患者可使用PEN(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与EEN相比,PEN更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不同的饮食干预(包括特定的碳水化合物(SCD)、无麸质、低脂肪饮食等)是近年来IBD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有研究表明饮食干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IBD患者的临床表现,但目前仍处于诱导或维持IBD缓解的初期阶段。在疫情期间,单纯肠内营养制剂喂养困难的患儿可采用部分肠内营养加饮食干预继续治疗,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含淀粉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坚果,牛奶,红肉,苏打水,爆米花,乳制品,高纤维食物,咖啡和豆类,可食用胡萝卜、菠菜、苹果、香蕉。可参考表1。 表1 防疫期间IBD患儿基础食谱举例
4、肠镜作为一个IBD患儿常见检查项目,由于在2019-nCoV病毒肺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核酸,故不除外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在此次疫情期间,根据患儿病情特点,设定择期、限期、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指征,实行分类管理,择期的不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对于已确诊的随诊病人,如病情出现变化,需要评估黏膜病变的,亦可以通过超声、小肠核磁及胶囊内镜评估病变转归。必须肠镜检查的,应按《儿童消化内镜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进行。 5、实时监测身高、体重及体温情况,注意患儿每天排便次数及性质(如有无血丝及颜色等)、有无腹痛、肛周有无异常等,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反馈。 6、如有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或到过疫区应及时向社区报告,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 四、IBD患儿合并2019-nCoV感染的肺炎处理IBD患儿一旦感染2019-nCoV肺炎,首先严格按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专家共识》来诊治。IBD活动期患儿合并2019-nCoV感染的肺炎时,对于IBD原发病,建议暂停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根据病情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沙利度胺或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等;IBD缓解期患儿合并2019-nCoV感染的肺炎时,可考虑暂停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五、因IBD疾病就医的正确防护:5.1 选择能满足需求、距离较近、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就诊科室选择消化内科,注意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潜在感染几率大的科室; 5.2 家长可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与医院、科室医生等进行预约并按其要求做好相应准备。尽量不选择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前往医院。 5.3家属及患儿均应全程佩戴口罩,尽可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至少1米); 5.4建议携带含酒精成分的便捷洗手液或利用医院走廊或电梯里的洗手液,时刻注意保持手卫生,特别是接触医院电梯按钮、扶梯、门把手、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如若不能及时进行手消毒,切忌用手触碰眼、口、鼻。 5.5回到家中,患儿及家长应立即认真洗手消毒,更换并清洗衣物。如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2周的活动史。 参考文献: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