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立足革命传统教育,努力提升党性修养,深圳市儿童医院医技第二党支部联合门诊第一、第五党支部共25人在我院纪委书记莫小梅和党办主任班文带领下,于2020年10月30-31日在深圳和汕尾、陆丰等地开展为期2天的党性锤炼培训班。
此次党性锤炼培训第一站是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镇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自1943年开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广东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而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见证了广东人民特别是大鹏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东江纵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历程,再现了革命前辈在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日、“为民先锋”的史实。该旧址为砖瓦结构二层一进楼房,原为天主教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成为土洋村小学校址。2019年10月7日,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体培训党员在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前合影
我院纪委书记莫小梅和党办主任班文
带领全体培训党员学习东江纵队伟大抗战精神
第二站是彭湃故居和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坐落在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前流过。1927年10月,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在当时直至今天都意义非凡。彭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体党员在彭湃故居前合影
在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现场学习彭湃一家人的英勇事迹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帮助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反封建恶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
彭湃发表的《没收土地案》是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运动起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全国的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借鉴。
在彭湃故居前现场教学
红宫红场位于广东省海丰县城人民南路中段,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个大字,两边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12月1日在这里召开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月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1986年在红场中心安放彭湃烈士铜像。旧址现辟为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现如今的红宫红场已经成为汕尾市的革命教育基地,每年海丰县教育局都会组织学生在此参加各种革命思想教育以及正能量传播教育、法律知识传播等。同时这也是海丰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每年都有大量群众来此参观。
党员们在红宫红场合影
全体党员在彭湃烈士铜像前留影,
缅怀烈士、勇往前行
经过短暂的休息,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赶往最后一站:金厢红色文化馆,实地参观学习海陆丰革命运动情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革命武装对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从潮汕转移海陆丰时,周恩来同志在时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的向导下,到金厢镇下埔村黄厝寮黄秀文家中休养,之后在当地党员群众的掩护下,从洲渚村乘船渡海去香港转赴上海,踏上新的革命征途。1992年,兴建了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以志史实。现已开辟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来到旧址,学员们正细心观看着每一样满载历史的老物件
渡海前往香港,继续开展革命事业
从黄厝寮村村口沿着新修的道路步行前往旧址,红色故事已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春意中徐徐展开。乡间小道两旁的房屋墙面上,彩色的壁画诉说着1927年的那段难忘岁月。
趁这难得的机会,门诊第五支部新发展党员肖荔同志在支部书记丛敏同志的带领下庄严地宣读入党誓词,此时此刻在此地赋予了其特殊意义。
门诊五支部新发展党员庄严宣读入党誓词
此次培训以重走革命之路,在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见证场所进行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参加培训的党员深刻感悟老一批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历程及感人事迹,三个支部七个科室的党员在一起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学习革命精神,营造出更加浓烈的学习氛围。在培训空隙,大家还经常一起讨论工作,加强沟通并提出建议,进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通过此次培训,党员们更能深入地理解新形势、新常态和新任务,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及干事创业的激情,进而推动党员们在思想、工作上迈上新台阶。( 作者:唐鹏跃、毛晓宁 校对: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