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发期。31日,记者从深圳市儿童医院获悉,在儿童暑期意外伤害事故中,车祸排第一,其次分别是挤压伤、坠落伤、切割伤和溺水。今年6月—7月,该院收治的车祸伤患儿就有68例,而去年暑假7月—8月收治的车祸伤患儿有72人,占了5类意外伤害患儿的一半。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专家指出,暑期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是家长疏忽所致,应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车祸受伤患儿占意外伤害一半 7月24日20时许,家住在凤岗的3岁小女孩涵涵,由于其爸爸妈妈还在工厂加班,奶奶带着她坐在出租屋楼下的转角玩。这个地方也是涵涵经常玩耍的地方。对此,奶奶也很放心,让涵涵一边玩一边吃花生。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正当涵涵吃得起劲的时候,一辆小车撞向了她,并从她身上碾过去,小涵涵浑身是血。 事故发生后,小涵涵被紧急送到附近的医院,但是由于伤情严重,小涵涵又被转送到深圳市儿童医院。7月31日,在深圳市外科大楼10楼的骨一科病房内,记者看到,涵涵的双手绑着纱布,由于屁股不能躺在床上,被牵引吊起来了。市儿童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付桂兵介绍,涵涵车祸受伤的情况非常严重,左手骨折,手肘软骨折断,骨头错位,而更严重的是其盆骨骨裂严重,两侧都裂开了。小涵涵能否顺利恢复,还得看治疗效果。 付桂兵告诉记者,每年暑期,医院骨外科的患儿逐渐增多,患儿通常要挤满整个病区。他所在的骨一科共有56张床位,目前除了病床全部住满外,还在走廊上加了16张床,“暑期患儿比平时要多20%左右。”而车祸伤是该院骨科暑期最常见的病人之一,今年6月—7月,医院收治的车祸伤患儿就有68例。而根据该院去年儿童意外伤害的统计,在暑期7月—8月,车祸患儿有72人,挤压伤29人,坠落伤23人,切割伤20人,溺水1人,车祸伤占了5类意外伤害的一半。 多数意外与家长监护疏忽有关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逐年增多,这也是我们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付桂兵说,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家长监护的疏忽大意,“监护人没有监护到位,没有重视儿童意外伤害这个问题”。 假期到来,没有学校和老师的约束,监管孩子的重担落在家长身上。在深圳的很多家庭中,特别是一部分外来劳务工家庭和个体经营者家庭,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暇细心照顾孩子,稍有不注意,小孩子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比如车祸、高空坠落等。暑期小孩子运动的时间也增多,但是如果没有做好运动防护,也容易发生意外。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儿童骨况变差也是导致意外伤害增多和骨折容易发生的一个因素。“现在小孩的骨况(骨骼的质量和素质)也比以前的小孩子差了,有时候一个小伤口也会导致骨折。”付桂兵说,骨况变差的原因主要与运动和饮食有关,“少运动,肥胖,爱吃零食,尤其是爱吃含有激素食物的,骨况容易变差。”骨况变差会导致骨骼很细、很脆,从而容易发生骨折。 9岁的小兵(化名)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放暑假后,到同学家去玩的时候,不小心在同学家门口跌落受伤,导致左手多发骨折。“像他这种骨折的程度一般很少见,因为他跌落的高度也不是很高。”付桂兵说,这可能与其骨况不好有关。小兵的爸爸告诉医生,儿子平时很爱吃零食,家长特地买的有营养的牛奶不喝,反倒特别爱喝一些没有营养的饮料等。付桂兵表示,小兵的情况可能就与其爱吃零食有关。 4方面干预可减少儿童意外伤害 有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尤其是假期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因素。付桂兵说,其实大部分的儿童意外伤害原本可以避免,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孩子乃至整个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认知很低,意识不到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要减少暑期儿童意外伤害就要对意外伤害进行干预。”付桂兵说,从教育干预、过程干预、经济干预和强制干预等4个方面展开。在教育干预方面就是要加强家长和孩子的健康教育。减少已存在危险因素,比如限制车辆速度等,从源头改变危险因素的释放率及其空间分布,将危险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上与被保护者分开,如在交通集中的道路上架设行人过街天桥,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行驶,让孩子玩耍时不靠近机动车道等。 此外,在孩子意外受伤的时候,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如在伤害现场提供及时的紧急医疗救助,不随意搬动骨折患儿,为骨折患儿进行及时的固定等。因为,有效的急救能减少意外伤害的程度,让患儿尽快得到救治。 原文网址: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08/01/content_733450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