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今年6岁,出生时早产、低体重。一岁半时,别的孩子可以跑可以跳了,他还不能扶着站起来,爸妈瞅着孩子这样不正常,于是带到医院去看,检查发现是痉挛性脑性瘫痪。 孩子脑瘫,小林的父母为此一直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训练一年后,两岁半时,孩子终于可以开始行走。现在小林已经6岁了,虽然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林的肢体运动功能,目前可以独立行走,但走路时双腿内收,双膝关节屈曲,行走费力,容易疲劳,左侧足尖着地,平衡差,双踝关节活动度受限,康复训练效果甚微。 孩子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小林的父母带着他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为他进行了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这个手术在广东省尚属首例。 深圳求医 手术成功常年的康复训练,小林虽然有一定进步,但效果仍然有效。行走时双腿动作形象不佳,更重要是活动受限,容易疲劳,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为了进一步治疗,小林父母带着小林来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精密地制定手术方案,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小林在显微镜及电生理监测下实施了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儿下肢肌张力已基本恢复正常,肌力无影响,目前小林正在康复训练中。 脑性瘫痪是因大脑病变,(先天性发育缺陷、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外伤、感染)等引起运动障碍为主的疾患。以往只能进行康复治疗。但因单纯康复治疗的局限性,很多患儿治疗效果并不好,患儿行走等基本活动都不能保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spinal posterior rhizotomy)不同于目前国内所做的一些SPR手术,术中我们将脊神经后根分成多束,在高分辨的电生理仪监测下用电刺激仪刺激每一束,然后根据电生理的监测结果,选择性的切断致病的脊神经后根来降低患儿的肢体痉挛状态,此技术更加准确,对缓解肌张力更加有效,术后并发症少。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为肢体矫形术及功能康复奠定基础,通过对脊髓神经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创造成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人Peacock将SPR技术进一步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年代技术传入国内,但由于当时受显微技术和电生理监测技术的限制,手术效果欠佳,导致术后肌张力过低、痉挛解除不理想等并发症。 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陈乾主任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进行了全面的学习、研究,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并与清华大学脑瘫专家一道成功完成了此次手术。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