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全社会对多动症的认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倡议举办的“中国儿童多动症关爱周”活动,陆续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行,有40多家医院、超过200位儿科领域专家为患儿及家属提供疾病咨询、患者教育和父母讲座等服务。 我院儿童保健科于5月28日-6月3日相应号召,开展了多动症关爱周活动。活动期间,对福田区的几个幼儿园及小学中的高发年龄段学子家长发放了2000份左右筛查问卷,但仅回收一百多份问卷,其中筛查出十多个可疑多动症儿童,有几个儿童已经到儿保科进行了多动症确诊的心理测试,得到及时治疗。活动期间,儿保科还每天派人在门诊大厅进行免费的多动症筛查,一周内,从门诊因其他科就诊的儿童中,筛查出怀疑有多动症而前来儿保科要求确诊的儿童为八十多人。6月1日,儿童节当天,上午,儿保科对多动症儿童家长进行了免费咨询,下午,由周家秀主任和杨斌让博士为六十多位家长进行了多动症相关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多动症的诊疗现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儿童的影响、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最后这2位心理卫生专业博士对家长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家长非常踊跃,到下课时间仍然不愿离去。反馈问卷显示,家长反响很好,对多动症相关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了治疗信心,也将提高治疗依从性。 多动症是以注意障碍,多动、冲动两大核心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国际上公布的发病率为3~5%,在我国还更高。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多动症儿童的诊疗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的多动症儿童就诊率仍然不到1%,严重影响患者一生的学业成就、职业成就、社交关系,给家庭带来管理困难、亲子关系不良,从青春期开始,部分未经治疗的多动症患者造成的打架、斗殴、物质滥用甚至犯罪行为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 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与大脑发育有关,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避免因病产生多种不良后果,尤其是对患者的学业和职业成就的不良影响可尽可能降低。 由于社会甚至医疗专业人士普遍持生物学观点,更加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心理卫生问题或疾病,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是患者主观的、故意的,从而让人瞧不起,引发了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让很多患者讳疾忌医,心理疾病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心理健康。 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关注多动症的儿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给他们更宽容的就医软环境,提高这些儿童和家长的就医动机,促进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共同为儿童身心健康之完美而努力!(儿童保健科 周家秀)  多动症关爱周讲座  多动症关爱周义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