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伤,割伤,门夹伤,今年春节特别多霖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4岁男孩,前几天在户外玩耍,看着满大街的共享单车非常好奇,想要尝试一下,爸爸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只好踩共享单车带着霖霖玩。爸爸把霖霖放在单车前的车筐里,但在单车发生颠簸时,霖霖没有抓紧车筐,直接从车筐里跌落下来,当时小腿疼痛肿胀,不敢活动,霖霖马上被送往附近医院就诊,拍片提示:左胫腓骨骨折。因该院缺少处理儿童骨折的经验,建议转至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治疗。孩子转到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后,医生马上给他进行急诊手术。而也因为这次意外受伤,这个春节,霖霖一家是在医院度过的。 今年春节假期,深圳的天气温暖舒适,特别适合户外活动,家长都会带孩子外出游玩,孩子对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喜欢嬉闹奔跑,这也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据统计,春节期间,每日因意外伤害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孩子大概在30-50人次,其中需要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人数在5-10人次,主要都是外伤为主,90%以上的孩子为摔伤,利器割伤,门夹伤。该组数据这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多。 如孩子发生四肢意外伤害后, 1.观察孩子肢体肿胀畸形情况,尽量让孩子自己挪动肢体,家长辅助,可给予书本或者硬纸壳、木条等临时固定(不推荐绑扎,必须绑扎的情况下请务必注意绑扎的松紧度,宁松勿紧)。 给婴幼儿喂食坚果类食物,不要命啦?对于家住宝安区的1岁4个月的欣欣(化名)一家来说,这个年过得可谓是惊心动魄,提起当时发生的一幕,欣欣的父母仍心有余悸。 春节期间,欣欣的家人给其喂吃了开心果,但在吃开心果的过程中,欣欣哭闹不止,并突然出现猛烈咳嗽,憋得满脸通红,但过了一会儿就好了。在那之后欣欣一直有间断性咳嗽,并有喘鸣。家长不放心,便带欣欣到深圳市儿童医院,通过胸部CT发现,欣欣的右主支气管有异物。 从CT图片可以看出,欣欣右侧肺部 了解到孩子的病因之后,医护人员马上为欣欣完善术前准备,耳鼻咽喉科医师及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进行了全麻手术,欣欣气管内的异物——开心果被顺利取出。 气管异物是常见的儿童急症、重症,其中约70-80%的气管异物都是坚果类食物,而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儿童气管异物等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今年入春以来,我院已收治了20余例儿童气管异物的孩子,而今年春节期间就有5个因气管异物的孩子前来就诊。 五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因其磨牙还未长成,无法将坚果完全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咳嗽反射尚不成熟,进食时哭闹、嬉戏或口内含着小物品突然深吸气后,极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除坚果外,豆类、果冻、硬币、光滑的小玩具等也是常见的气管异物。 当异物被吸入呼吸道后,最典型的症状是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同时可伴有憋气、喘息、呼吸困难、口唇呈暗紫色等症状。较大的异物甚至可能卡在喉部或阻塞主气道,短时间内即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小的气管异物容易进入支气管,引起患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但是不是说孩子剧烈咳嗽后很快恢复常态,就意味着危险已经过去呢?其实不然,像很小的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孩子剧烈咳嗽、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好转,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异物刺激支气管粘膜,可出现发热、咯痰等肺部感染的症状,这种情况容易被家长忽视,甚至误诊为肺炎。目前深圳市儿童医院接诊的病例中,气管内异物存留时间最长可达半年之久,引发了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当家长看到孩子嘴巴含有东西,比如花生、瓜子、小玩具等时,不要大声斥喝,或强行抠出,应鼓励孩子自己吐出来,避免刺激孩子,人为造成气管吸入异物。 当幼儿已发生异物呛入时,家长不可过于惊慌而不知所措,先鼓励幼儿自行咳嗽咳出异物,若不行或幼儿情况紧急出现窒息时,可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出: 1. 如果是大小孩,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该法是一种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救护者站在孩子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孩子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前一定要禁食、禁水,以防万一要手术时可尽早手术。 在此还是要特别提醒家长,在亲朋好友欢聚时别忘了照看孩子,避免孩子哭闹、嬉戏时喂食,不要让孩子接触坚果类食物,孩子周围不要放孩子不适合接触的小东西。如果孩子出现间歇性呛咳或慢性咳嗽伴喘息,应该警惕气管异物可能,尽快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