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浩浩(化名)终于出院了,望着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已基本痊愈的浩浩,爸爸妈妈内心充满了对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感激之情。 故事开始于5月27日,下午17:40许,呼吸科郑跃杰主任接到来自PICU的求助电话,一名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儿危在旦夕,急需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病因,接到通知后气管镜室相关人员立刻准备到位,在郑主任及PICU何颜霞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可见大量黄白色条索样分泌物堵塞气道,因患儿耐受差,低氧血症严重,选择给予间断分次操作,并间歇给予复苏气囊加压给氧后继续操作,在持续了近三小时的手术后吸出较多支气管树样内生性异物,血氧也得以改善。 次日9:00我科室再次接到PICU的手术申请电话,患儿病情再次加重,血氧在机械辅助通气下只可维持在60%—80%,鉴于其病情危重,邓继岿主任亲自操作,指示准备直径2.8mm、3.8mm和4.9mm三条内镜,并配备了异物钳,经过不断的坚持和整整一天的手术,患儿的通气功能终于得到改善,吸出的内生性异物病理检查证实为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得以控制而逐步好转,在术后第五天病情稳定即撤离呼吸机,撤机后10天转入呼吸科继续治疗,住院23天里,浩浩渡过了缺氧、感染、肾功能不全等一道道难关,终于痊愈出院。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比较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镜下吸引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我院开展支气管镜检查以来,至此共治疗41例,均取得成功,无一例死亡,尤其在2009—2010甲流年间,我院呼吸科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与甲流相关的塑型性支气管炎3例,发表在国际知名的SCI杂志Chest上,取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今年应香港儿科呼吸病学会的邀请,邓继岿主任于6月26日在香港做了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专题英文报告,得到了香港同行的好评。(内五科 黄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