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院新闻
深圳市儿童医院成功开展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 作者 : 供稿科室 : 发布时间 : 2017-07-19 19:26:34

  近日,我院血液肿瘤科叶惠英主管护师在B超引导下成功为一名4岁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成功置入PICC导管,为患儿的治疗建立了重要的静脉通道。

  琳琳(化名)患有多发病,且因反复抽血打针、反复住院等原因,外周静脉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加之患儿使用化疗等药物,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而患儿双侧肘部血管条件差、可见大片的淤青,无法进行传统的PICC置管。所以,为建立静脉通道,满足治疗需求,在与家属反复沟通后,血液肿瘤科的专业置管护士在B超引导下一针见血成功为其置入PICC导管。

  PICC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置管后可以减少病人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的渗漏及对局部的刺激,特别是化疗药物对局部刺激产生的毒性反应。

  我院自开展PICC置管技术至今,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属的认可。传统PICC置管技术要求患儿具有粗、直且有弹性的血管,而静脉条件差的患儿则无法用该技术治疗。B超引导下PICC穿刺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准确的评估,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减少并发症的优势。不仅能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做到“心中有数”。因穿刺位置在肘上5~10cm处,这样不但方便了患者上肢活动,而且避免了因上肢活动而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所以,此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满足了患儿的治疗需求,也有效降低了置管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院护理部为加强对PICC导管的监管,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成立了PICC置管与维护小组。六月成功举行了PICC维护工作坊,规范了PICC和输液港的维护,并加强了相关并发症的学习,保证了患儿PICC维护得到全院同质化护理,减少非计划拔管,从而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W020201028712566014106.jpg

首例B超引导下PICC置管

W020201028712566068918.jpg

第二例B超引导下PICC置管

W020201028712566129603.jpg

第二例B超引导下PICC置管,小朋友术后露出了甜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