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记者 周倩 见习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曹海燕) 旧楼改造、一卡通缴费、设母婴室、口腔科一患一间……深圳市儿童医院自2014年底对门诊楼进行了布局和流程改造,患儿就医变得更便捷。近日,由市医管中心、深圳晚报主办的“医患零距离,名医在身边——百万市民看医院”活动走进市儿童医院。市民代表们在市儿童医院门诊办主任丛敏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门诊大厅、急诊大厅、口腔科、血液肿瘤科等科室,近距离体会感受该院改造后的便利。
新增8部手扶电梯 有效改善电梯拥挤问题
2014年底,市儿童医院开启旧楼改造工作。如今的门诊大厅跟以前相比有了极大改善——大厅处放有一部钢琴,一走进大厅就能听到琴声。“这样一来,患儿会感觉跟自己家一样,心情愉悦,不觉得是在医院。”丛敏说。 据了解,该院以前安装的都是垂直电梯,因患者流量大,医院每天都得加派人手在电梯处指挥交通。不少家长都是推着婴儿车带孩子来看病的,两个推车基本就填满一个电梯了。由于该院80%的门诊业务量都集中在1至4楼,因此本次流程改造在这些楼层新建了8副手扶电梯,极大地改善了电梯拥挤问题。
边诊疗边付费 家长不再为排队“闹心”
以往进医院,总能看到“排长龙”缴费的场面。但在市儿童医院,“一卡通”的推广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患儿家长排队缴费的问题。患者只需要在医院的窗口办卡,在其中存入一定金额,就可在各诊室和各科室实现“边诊疗边付费”。市儿童医院所有医生和检查的终端都有一卡通识别器,看病时只需刷一下卡,就可完成缴费,看完病直接取药即可。此外,该院还可用微信、支付宝和自助支付方式进行付费,该缴费方式占门诊量的55%。 参观完门诊大厅,丛敏又带领市民来到了急诊大厅。急诊采用“全预检分诊”制度,医务人员会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预检分诊,根据急诊病人的病情分为4个级别:1级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2级病人10分钟之内必须接诊,3级病人30分钟之内进行就诊,4级病人属于非急症,会有相关医务人员引导患者候诊或门诊就诊。 除此之外,市儿童医院十分“贴心”,将检验科设在同一层,可提供叫号、抽血、化验、自助打印的一站式服务。医院还设有母婴室、母婴专座,充分考虑患儿家长各种需求。
口腔科“一患一间” 孩子少了哭闹
在口腔科,记者看到科室升级改造后不仅外观环境改善了,口腔治疗室也改造成了“一患一间”,每个医生相应配一个护士。每张牙椅斜上方有一个电视屏,里面播放着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片。这样一来,患儿躺下治疗时,注意力集中在动画片上,就会减少对治疗牙齿的恐惧感,更配合医生的治疗。 丛敏表示,市儿童医院共有52台牙椅,是深圳最大规模的儿童口腔科,每天工作量约300个,但依然无法满足深圳患儿的需求。“给患儿看牙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本身单个患儿治疗时间就长,而且许多孩子害怕看牙,有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光哄孩子躺上牙椅都要半个小时。”丛敏说,原先口腔科是一个大通间,里面有很多工作台,一个孩子哭能影响一大片孩子哭,科室升级改造后变成“一患一间”,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血液肿瘤科扩容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市民代表随后又来到该院的血液肿瘤科。据该科室主任刘四喜介绍,血液肿瘤科共有100多张病床,目前已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白血病及实体瘤MDT多学科综合治疗、舒缓治疗等在内的各种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先进疗法。 作为规模位居国内前列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的病人分别来自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福建等国内10余省市及广东省内各地区,移植病种涵盖重型地中海贫血、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症、范可尼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脑白质营良不良、早发型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移植相关死亡率仅2.9%,诊治技术在该领域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扩增到10间,其中含8间百级洁净层流房和2间千级洁净病房,预计2018年起每年完成移植例数将达100例以上,整体规模跃居国内前列。 活动最后,市民代表参观了血液肿瘤科的晴娃娃Vcare空间。来自深圳大学的志愿者和社工正在空间陪小患儿玩游戏。每天空间社工为患儿及家庭开展各类服务,包括各种情绪舒缓、哀伤辅导、游戏治疗、床前陪伴、健康讲座、绘本朗读、亲子游戏、艺术课堂、医患生日会等活动。
【市民说医疗】
张福坤是参加本次活动的市民之一,他表示如今市儿童医院经过升级改造之后,变化非常快。“无论从就医环境还是流程来说,都非常人性化。”张福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