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成功采用内外科镶嵌急诊手术治疗成功治愈一例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该患儿仅2月,体重5kg,经过心外科和心内科1个小时的补心镶嵌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么小的婴儿接受此类手术,在深圳地区还是首例。 小廖满月后常常出现气促,频繁吃奶停顿,体重增长也落后于同龄儿童,2月大时就因反复肺炎多次住院。在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显示小廖的心脏室间隔肌部有3个以上的缺损,其中最严重的是在心尖部有一个长一厘米的缺损口,这就是导致她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无效的“元凶”。 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又称为“瑞士奶酪型室间隔缺损”,即心脏缺损同奶酪孔一样在左或右心室面有多个开口。如果缺损口较大,会引起小儿反复的心功能不全、感染,生长发育受限,常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传统治疗上有内科导管治疗、外科开胸治疗两种方法。但内科导管介入治疗要经皮穿刺股动、静脉封堵肌部室间隔缺损,这需要小儿在两岁以上才能进行。而外科开胸手术修补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常常不能充分暴露缺损开口,而且小廖的最大缺损位于手术视野难以探查的心尖部,手术操作困难、术后残余分流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但小廖病情危重,心力衰竭进行加重,合并难治性的肺部感染已迫使手术必须及时完成,经心外科和心内科的专家决定用最先进的手段为小廖进行急诊手术——这种手术叫镶嵌治疗。首先心外科知名专家丁以群主任为小廖开胸,在右心室近膈面处开荷包小口,在超声引导下送入导丝到达心尖部的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心内科的李博宁介入医师在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送特殊短鞘引到缺损的左心室面,然后用一个PDA封堵器将缺口封堵上,使封堵器紧夹在室间隔的缺损上。由于心尖部的封堵器距离心脏壁近,而患儿室间隔缺损大,如果封堵器选择过小不能完全封堵缺损,而封堵器过大可能随后磨破心脏引起猝死,术中反复测量,选择了最合适型号的PDA封堵器,并经缝线加固,整个手术过程从开胸到关胸仅仅用了60分钟。术后超声监测封堵器位置良好,同时达到了“一伞堵二孔”的理想效果。术后,小廖顺利康复,心功能改善,难治性肺炎治愈,拟近日出院。 镶嵌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新手术方式,这种手术采用心外科与心内科合作的形式,术中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康复较快,能降低低体重婴儿的手术风险,临床实践中已展示出良好的前景。该例镶嵌手术的开展,标志着深圳儿童医院心血管技术的成熟。 丁以群主任手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