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21日,深圳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学习班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举行,这是深圳首次开展全国性医务社会工作学习班。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中国健康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法规研究院院长刘继同教授,前香港医管局资深医务社会工作主任、香港复康会国际及中国部社会工作顾问陈志英老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雷杰副教授,大陆首位认证儿童医疗辅导师(Certified Child Life Specialist)、儿童家庭心理辅导师程祺老师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深圳资深社工等参与授课,从理论到实践,分享北京、香港、广州、深圳多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模式。南京、武汉、开封、云南等多家儿童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深圳市百余名医务社工前来参会,在课程的基础上,还互相交流各自医院服务模式,促进医务社工更好的发展。 深圳市儿童医院作为本次会议主办方,分享了本院慈善公益工作的服务经验,包括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Vcare关爱空间的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志愿者服务团队化、专业化、制度化开展等。 本次学习班聚集了全国多家儿童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本市临床一线服务社工,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分享自己经验及疑惑,都希望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患者。刘继同教授还提出,希望各家医院能联合起来,一起建立医务社工的服务标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更加专业化。 2014年7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与深圳市关爱办联合建设“深圳市儿童医院•Vcare关爱空间”项目,先后在院内9个楼层病区分设Vcare关爱空间,打造全国首家以医院为载体的儿童医疗救助公益信息港、公益服务体验港。空间通过由值守社工定期组织绘本朗读、亲子游戏、志愿者探访、家长舒缓中心、健康课堂等系列适合病患儿童及其家长的互动式公益活动,营造温馨关爱氛围,缓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帮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此外,空间还致力于搭建贫困患儿求助和医治的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救助信息的整合及对接发布,使患儿及救助机构之间得到有效的沟通及对接。空间开园至今,已持续安全运营600天以上,开展活动超过3693场次,服务家庭逾78593个。 深圳市儿童医院作为全市首家建立志愿者值守中心的医院,联合深圳市义工联、福田区义工联,建立志愿者值守中心、U志愿者服务站等便民服务点,长期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服务领域涵盖门急诊、关爱空间、住院病区等医院各领域。全院共有300余名常驻志愿者,2015年志愿服务逾25470小时。 中国志愿者协会会长刘淇、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吕晓莉等领导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调研并肯定该院慈善公益工作,建议将该服务模式分享并推广至全国卫生领域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