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一个11岁反复肚子痛伴有黑便的孩子,在辗转了数家三甲医院,胃镜、X线等检查都做过一轮之后,依然找不到病因。在又一次剧烈腹痛发作后,孩子疼痛难忍,烦躁哭闹不止,家长心急如焚,然后带着孩子来到我们医院消化内科。 主管医师代东伶副主任医师一边安慰家长,一边详细地询问病情并检查孩子,随后又完善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ECT等检查,但依然一无所获,所以也只能对症治疗,好在经过近20余天的治疗后,孩子病情也逐渐好转了。就在大家都以为孩子就要逐渐痊愈,准备出院时,孩子却突然病情大转,突然再次解大量黑便,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孩子面色苍白。 代东伶副主任医师正在手术操作中 经过止血、输血等抢救治疗,孩子病情平稳一点后,为了避免再次遇到这样的险情,医生们还是决心去找孩子出现的原因,然而前面已经做了那么多检查都找不到原因,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呢?经过医生们的讨论后,决定进行小肠镜检查术。 消化道的出血及其它病变,最常用的检查是胃镜和结肠镜,能把消化道的上下两端: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结肠检查到,这也是病变最多发的部分,对大部分病例来说,通过这两项检查也能发现病灶明确病因。 但仍然有一些病人,这些检查都做完了找不到问题,但孩子症状却依然存在,即便医生怀疑病变是在小肠,但空回肠肠管长达数米,而且游离、走行迂曲,传统的胃、结肠镜无法进入,导致小肠虽然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医生们的“盲区”,只能根据X线、消化道钡餐及ECT等检查来推测,也让医生对这段肠管的病变束手无策。 直到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借助它可以对整个消化道进行全方位检查,现已逐步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在周少明主任的带领下开展消化内镜新技术新项目,双气囊小肠镜的开展也得到医院及学科的支持,自2015年开展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项目以来,已成功实施十余例,明确诊断的病例包括下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溃疡结肠炎等疾病。 小肠因为游离,每看完一段小肠后需要套在小肠镜上再看下一段,而小肠长度又很长,一段一段查看直至套完整个小肠,而这个孩子又由于本身存在过敏性紫癜,肠道粘膜受损严重、肠壁脆弱,触碰下容易出血,大大增加了检查的难度,稍有不慎,就再次面临消化道大出血可能,甚至有肠穿孔的风险;但是不做该项检查,患儿又存在诊断不清,需要剖腹探查的结局。急病人所急,代东伶主任与家长多次详细说明病情,并充分说明该项检查的难点和风险,令人欣慰的是患儿家长非常理解,并对检查和治疗给予充分的配合。这个孩子最终在代主任带领下进行了小肠镜检查。为了避免检查本身给孩子造成二次损伤引起出血和肠穿孔的风险,每一步骤均非常谨慎,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柔和,平时在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的检查这次花了5小时多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小肠分段极其隐蔽的一段肠壁发现了大片溃疡及出血,然后在内镜直视下进行了止血,经过治疗后,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顺利出院。 也得益于小肠镜技术的开展,这个孩子最终得到了确诊并明确了出血病灶,同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然后痊愈康复。随着我院小肠镜检查的进一步开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像这个孩子一样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