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院创三甲誓师大会的召开,创三甲攻坚战已经打响,全院员工在各指标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协作,积极备战。内五科响应誓师大会号召,创三甲工作进展迅速。 一、未雨绸缪,积极为创“三甲”作准备 1、设立感染科和临床营养支持科 按照三甲专科医院申报标准要求,在科室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内五科在2011年3月提前选送2名医生到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学习临床营养支持(每人3个月),选派2名护士到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科医院分别进修学习临床营养支持和儿童感染疾病护理(每人3个月),为科室及专业的重组及设立奠定了基础。 在院领导的英明决策下,经过医院各个部门的多方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消化、营养支持和感染科的设立与重组。在院感科和后勤科的支持下,也已经顺利完成感染科病房的改造,初步建立了符合要求的儿童感染科。新建立的临床营养支持科和感染科已经全面开展创三甲工作。 以上工作提前完成了我院“新病房大楼内科各个专业划分”的计划,使我院现有的专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为我院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提供了平台。 2、设立临床病毒室 按照三甲专科医院申报标准要求, 医院必须设立病毒实验室,能够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病毒的抗体检测、病毒的抗原检测、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内五科进行了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已经完成了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病毒实验室的建立工作,补充设备的招标工作也已经完成,新组建的病毒实验室达到三甲专科医院的要求及生物安全要求,目前已经开展各项工作。 3、获评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 2011年内五科先后积极申报了“小儿呼吸专业”国家级、广东省级及深圳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获评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 2012年1月又被评为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医学学科,为我院三甲医院申报和评审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分数。 二、狠抓落实,形式与内涵建设并举开展创三甲工作 通过对三甲新评审标准的多次认真学习和解读,内五科全体医护人员统一了认识,充分领会了本轮三甲医院评审的意图和特点。科室职工一致认为,“三甲医院不是靠评出来的,是创建出来的”,三甲医院评审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在完成三甲评审的资料整理和落实各项工作中,不仅是从形式上达标,更重要的是在参加评审的过程中,更加规范科室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通过本次评审,使医院和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充分认识新一轮三甲医院评审特点的基础上,内五科认真按照医院三甲办的要求,形式与内涵建设并举,迅速开展了以下工作: 1、全面梳理科室的工作组织和制度。如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民主化管理、医疗安全、临床路径实施、医德医风、突发事件应急、院内感染等。 2、重新修订科室的各种规范。针对三甲医院评审要求,对多年积累的业务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更新,分别制定临床技术规范、常用药物指南、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医疗安全规范等,整理了医德医风与人文医学学习资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教材等。 3、健全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机制。按照三甲医院评审要求,借鉴兄弟医院的经验,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组织和制度,包括查房要点、观察病情要点、沟通要点、侵入性诊断治疗操作要点、呼吸专业危重病人抢救要点、危重病人状况的评估和监测要点,诊疗技术准入标准,开展技术应急预案,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等。 4、全面总结科室的诊疗水平。三甲医院评审对每个专业科室有相应的临床技术和诊治疾病病种要求,尽管我院历史较短,但毕竟已经有14年,加之门诊量大、住院人数多,在临床经验上也有相当的积累。本次评审是对以前工作进行全面回顾、系统总结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内五科要求年轻医务人员积极完成总结病历工作,一方面应对评审,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技术和病种的总结,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疾病,特别是疑难疾病和少见疾病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