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血竭”很多人马上会想到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提到“血竭”是一味十分名贵的中药。 血竭(古称麒麟竭),是一种像血与火一样鲜红的珍贵药材。明朝药学家李时珍称它为“活血圣药”。 1500年前,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来自西亚大食国(今阿拉伯)的使者跋山涉水,穿越荒漠,来到巍巍的华夏古都长安,将神奇的麒麟竭等贵重药材呈献给大唐天子。 大食使者,手捧血红的麒麟竭向大唐天子讲述了这神奇药物的来历——远古时候,大食人以狩猎放牧为生,成天往返于悬崖峭壁与原始森林中,因此,人畜摔伤流血的事早已司空见惯。一日,一头牛一脚踩空,跌下了山崖,牛血流如注。牧人看见被牛压折了的树杆中流出了血红的树液,伤牛将这树液舔敷在伤口上,不一会儿血竟然止住了。牛又嚼食了树叶,没多长时间,伤牛竟奇迹般地翻身站了起来。牧人连跑带爬下到山谷,用血红的树液敷在自己被岩石荆棘划破流血的手脚上,顿时血就不流了,疼痛消失了。 牧人带回了凝结在树杆上已经干燥了的血红的树脂,向人们讲述了树液的神奇功效,人们便把这血红的树液当作天赐的神药,称之为“麒麟竭”。 从此,麒麟竭成为华夏宫中御用的珍贵药材,并逐渐传到民间,成为中医药中的一味贵重药材。 在药典中确实提到“血竭”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的作用。如此名贵又是进贡品,可怜天下父母心,费尽心思要给娃用最好的,在家中免不了备上了此药。但是,这药主要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出血不止,而且量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的外伤都适用,例如裂开的伤口就不适用。 就在上个月初,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来了一位2岁4月大,因不慎跌倒致眼睑裂伤出血的患儿,伤口处竟被一大坨棉花加一些红色不明粉末状结晶物堵得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询问家长得知,这是家人自用中药“血竭”。 孩子受伤后,只有老人在家处理伤口,结果伤口被堵。患儿父亲回家后,老人说是小伤口,父亲因为心疼女儿,就没再打开伤口观察,想着神奇的“血竭”可以疗伤。 过了两天,患儿家人发现情况不妙,伤口敷料竟难以取下,便果断带孩子来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就诊。 看到患儿的情况,医护人员心揪着疼,心想孩子和家长都需要帮助,于是马上进入状态。 大家头一号的反应是孩子疼,于是用了麻药湿敷缓解孩子的疼痛,然后用棉签试着取下敷料。可是粘在伤口的敷料比想象中更结实。这是医生护士们第一次见识血竭的威力,一个多小时后才把伤口恢复到它原来的样子。伤口上的血竭是用镊子粉碎的,可想而知这东西怎么可能让裂开的伤口长上呢!护士姐姐不停地跟孩子聊天、唱歌、讲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伤口已经有周边感染的情况,多少都会有点点疼,试想没有麻药孩子该怎么办?从处理到缝合完毕整整花了两个多小时。 在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到往伤口上撒东西、涂东西的家长——云南白药、茶油、猪油、消炎药粉、酒精、盐等。如果伤口正常消毒,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处理完毕,孩子也不至于疼那么久。 希望家长朋友们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如果不小心受伤了,又没有十足的医疗经验和消毒器具,不要随意用药并交给专业医护人员处理!这才是最佳的受伤应对方法。 以下给大家科普一下眼睑裂伤的小知识: 眼睑裂伤的处理眼睑裂伤应尽早清创缝合,对全层裂伤应分层对位缝合,尽量保留尚可存活的组织,将其缝合在原来的位置,以减轻瘢痕形成和睑畸形。伴有提上肌断裂时应修复,以免出现上睑下垂。伴有泪小管断裂时,应争取做泪小管吻合术,然后缝合眼睑。无论眼睑任何部位的撕脱应遵循“眼睑重建”的原则进行缝合。 眼睑外伤伤口种类很多,可根据伤口的新鲜度、感染程度和致病菌等特点处理,处理方法有别。若能正确处理可加速愈合,减轻疤痕;处理不当会延误伤口愈合,增加病人痛苦。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总想着孩子好,但做法不一定正确。所以如果孩子受伤后,请到医院让医生看看,有时看似小伤,其实已是一个大问题,耽误了病情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弥补不了的。 让我们一起护佑健康,托起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