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世界“听力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世界听力日主题为"查查您的听力(check your hearing)"。为普及听力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爱耳护耳意识,尽早发现听力损失,落实早诊断、早干预和康复训练,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李兰主任的带领下,耳鼻喉科义诊团队于2019年3月1日上午在门诊一楼开展了爱耳护耳义诊及科普讲座宣教活动。 “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9年,我院耳鼻喉科坚持每年的“爱耳日”举行义诊及爱耳专题科普讲座,提高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促进了我市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 早上8点,闻讯赶来的患儿家长就在义诊现场排起了长队,经过现场专家对家长们感到困惑的如何早期发现听力下降,特别是小婴儿怎样检查、及时干预、减少耳聋的损害,以及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中耳炎的预防、人工耳蜗、助听器相关知识及听力语言康复等问题都进行了耐心讲解,一个个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一张张紧张的面孔放松下来了。 现场有一位家长一大早从盐田区赶来,因为她发现自己上初一的儿子最近在环境嘈杂的地方总是对她的问话答非所问。妈妈特别紧张,上周末带儿子做了听力测试,结果显示轻度听力下降,家长担心听力会继续下降、会影响学习成绩,整晚睡不着,茶饭不思,显然已经有很大的精神负担,担心儿子考不到好大学,担心没有好工作,担心太多太多......。李兰主任详细询问了日常生活习惯,发现一个重要线索——她的孩子回到家总是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吃饭都不摘下来,连走路、跑步都戴着耳机,音量还开得很大,分析长期戴耳机是导致他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李主任告诉家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12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远高于安全水平。长时间用手机开大音量听音乐,是造成听力损失风险的重要原因。”接着李主任对这名家长回去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使用耳机、如何科学保护听力进行了详细指导,家长表示不虚此行,非常感激。
在义诊后进行的科普讲座活动中,李兰主任告诉家长,不可逆转的听力下降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严重的听力下降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习惯恢复听力,如果助听器无法实现听说口语交流, 则需要手术植入人工耳蜗。 由于人工耳蜗费用昂贵,对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沉重负担。为响应国家爱耳日主题“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深圳市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华强集团慈善基金会联合设立了“小蜗牛儿童人工耳蜗公益资助项目”,对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治疗的贫困聋儿,提供公益医疗资金救助。凡是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治的5岁以下需要人工耳蜗植入的贫困患儿,都可申请“小蜗牛儿童人工耳蜗公益资助项目”。为帮助到更多聋儿家庭,深圳市华强集团慈善基金会办公室张萍主任和深圳市慈善会项目官员赵玉囝也来到了义诊现场,为患儿家长进行了如何申请资助的现场解答,到场家长都感到受益匪浅,感谢政府,感谢华强集团慈善基金会,感谢社会爱心人士给予他们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重返有声世界。目前,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治的患儿中,已有18位患儿得到该项基金的帮助,成功植入了电子耳蜗,打开了通往有声世界的大门。 关爱听障儿童,用行动传递温暖,愿听障儿童们消除障碍、听见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