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22日,2025年亚太消化疾病周(Asia Pacific Digestive Week, APDW 2025)在新加坡隆重举行。深圳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主任代东伶教授受邀参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一项队列研究》的专题发言,展示了我院在儿童肠道微生态与神经发育障碍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代东伶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在儿童消化系统及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本次报告中,他系统介绍了我院在FMT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方面所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及显著疗效,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代教授指出,团队通过对大量ASD患儿进行FMT干预,发现其在改善胃肠道症状、行为表现及社交能力方面具有积极效果。研究结果显示,80%的患儿在胃肠道症状评分上显著改善,60%的患儿在行为量表评分中表现出进步,尤其在行为习惯、情绪调节与感觉反应方面改善明显。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源自健康供体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厚壁菌门(Bacillota)的成功定植与临床症状改善密切相关,为FMT治疗ASD提供了关键的微生物学依据。
此外,团队近期在《Microbiology Resource Announcements》上连续发表两篇与ASD患儿肠道菌株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分别为 Mediterraneibacter faecis SZCH001与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SZCHProba001的基因组序列,为揭示FMT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微生物遗传学依据。该研究也获得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重点项目的立项支持,体现了我院在儿童微生态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科研实力。
代东伶教授目前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临床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儿科消化与内镜学组委员。他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微生态治疗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此次在国际顶级消化会议上发声,不仅展现了我院在儿童粪菌移植临床研究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推动FMT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中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关于亚太消化疾病周 (APDW):
亚太消化疾病周(Asia Pacific Digestive Week, APDW)是亚太地区消化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学术会议之一,由亚太消化病学会、亚太消化内镜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和亚太胃肠病学会联合主办。会议汇聚了全球消化、肝病、内镜及营养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旨在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临床技术、探讨学科发展趋势,是推动亚太地区消化疾病诊疗水平提升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