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院新闻
深耕临床三十七载,从“网套固定”到“营养革命”的播种人——专访临床营养科主任护师王莉
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福田院区 作者 : 周慧凌 陈幸子 李雨铮 供稿科室 : 护理部 发布时间 : 2025-11-24 16:24:21


  在医院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她们的名字与医院的发展紧紧相连。王莉,便是其中之一。从1989年踏上护理岗位,到199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建院初期便投身于此,她亲历了医院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峥嵘岁月。“1997年是我们儿童医院开院的时间,1999年11月4日是内科综合病区开科的日子,2013年是临床营养科开科的日子…”三十七载春秋,她将青春与热忱,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儿科护理事业,从临床一线到营养护理支持,始终以创新的锐气和温暖的双手,默默守护着患儿的健康。近日,本通讯小组有幸与王莉老师进行了专访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聆听她跨越三十七年的职业故事与智慧沉淀。

“那段岁月,我们靠的是一股劲儿”

  回忆起医院初创时期,王莉老师的目光仿佛穿越回了1998年的深圳市儿童医院A楼5楼的内科综合病区。1989年踏上护理之路的她,在那时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医护团队来到了这个正处于“新生儿”期的儿童医院,工作条件艰苦,挑战也无处不在。她回忆着,在那个还尚无ICU的岁月里,面对一位“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危重患儿,整个团队硬是在普通病房里撑起了一片天。“我们24小时轮班,自学呼吸机管理,硬是靠着那股团结协作、不畏艰难的劲儿,成功实施了机械通气,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那段逆境中凝聚的团队精神,在她看来,是医院文化最宝贵的基石。

于细微处见真章:从“网套固定”到排班革命

  在王莉老师的字典里,护理从来不只是执行医嘱,更是一门需要不断思考与创新的科学。她敏锐地去捕捉临床中的“痛点”。在领导的支持下,她设计的“网套固定法”自2000年起在全院推广,巧妙地将输液针头固定在患儿娇嫩的手背上,显著降低了意外拔管率,成了几代护士都熟稔于心的小窍门。在临床工作中她发现患儿在肠内营养泵入营养液时一次性灭菌奶瓶无悬挂处,护士用网套加胶布缠绕固定进行持续泵入而且无倒置刻度不能清晰观察剩余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她发明了一种一次性医用输奶瓶,采用一次性无菌奶瓶设计,瓶底增加挂钩及倒置刻度,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这些源自临床、惠及临床的“小发明”,背后是她“带脑上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她的创新远不止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临床安全风险的敏锐洞察与系统性改进。当发现院内肠内与肠外营养液外观极为相似,存在接错管路的巨大风险(可能导致患者心衰、脂肪栓塞、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后,她认识到制定全院统一标准的紧迫性。为此,她立即将现状汇报护理部,在原护理部主任李素芳的带领下针对肠内营养管道安全管理问题,自2018年起从流程、设备引进和人员培训三方面实施改进,全院统一使用紫色肠内营养泵及泵管,在颜色上与肠外营养区分开来,从硬件源头上杜绝差错,并编写《儿童肠内营养护理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及操作流程,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转型营养:一场从源头干预的“静默革命”

  2014年,此时的王莉老师迎来了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变革,医院在发展,护理专业也越来越细化,在各个专业细化与构建的过程中,她发现,临床科室中营养不良问题普遍且严峻。“必须从源头进行干预。”她语气坚定地说着。怀着“营养是重症患儿康复基石”的信念,已在临床深耕多年的王莉,通过自学考取营养师资格,毅然将工作重心转向当时尚属新兴领域的临床营养。

  在营养护理的道路上,她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个让她难忘的患儿,一名2岁8个月的地中海贫血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漫长过程中,她和病区护士为其制定了极其精细的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限制高铁饮食、根据医嘱精准足量补充肠内营养、应对棘手的口腔黏膜炎及急性GVHD等与营养相关的并发症……通过一年半的动态调整与紧密的多学科协作,患儿身高增长了14厘米,体重增加了2.4kg,成功回归正常生长轨道。“这就是营养支持的力量,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决定着临床结局。”

  在她的推动下,营养科变被动为主动,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高营养风险患儿主动护理会诊,根据病情不同给予肠内外营养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甚至指导家长将特医食品做成可口的奶昔,只为让孩子能多吃一口,再多吃一口……

寄语后辈:扎实临床是根,持续学习是源

  谈及国内外护理角色的差异,王莉深感自豪:“我们的护士更深程度地参与治疗,是医生的合作者,是患儿的守护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她叮嘱年轻护士,务必培养敏锐的疾病观察能力和严谨的临床思维。“要关注患儿行为的细微变化,那可能就是低钾、低血糖的危险信号。”她鼓励大家多问“为什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为有源头活水来,持续学习才是我们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对于未来,她计划按病种、年龄段开展儿童营养风险筛查以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必须深入临床,与各科室协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彰显营养科的价值。”

  从青丝到白发,三十七年的坚守,王莉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大医精诚,护佑童心”。她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临床护士,一位勇于革新的先锋,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生命守护者。她的故事,是一部个人与医院共同成长的奋斗史,她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后来者在这条仁爱与创新并重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