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院新闻
《儿童青少年肥胖综合管理及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办
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福田院区 作者 : 林秀燕 供稿科室 : 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 : 2025-10-24 10:59:27

  2025年9月27日,由深圳市儿童医院主办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综合管理及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盛会汇聚了国内儿科内分泌、影像学、运动健康等领域的知名专家,聚焦儿童肥胖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共同探讨综合管理策略与前沿诊疗技术,旨在提升临床实践水平,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学习班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苏喆主任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苏喆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米杰教授与深圳市儿童医院曾洪武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深入分析了我国儿童肥胖的严峻形势与健康挑战,一致强调多学科协作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学习班在推动肥胖防治工作方面寄予厚望。


米杰教授


曾洪武院长


  01.儿童肥胖药物干预策略与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晓玲教授系统梳理了儿童抗肥胖药物从“粗放抑制”到“精准调控”的演进历程。她指出,未来药物研发将聚焦“多靶点协同”与“精准治疗”两大方向,并探讨如何将药学进展融入临床决策,通过个体化药物选择与超说明书用药风险管理,为儿童肥胖管理提供新策略。



  02.儿童肥胖磁共振成像

  深圳市儿童医院曾洪武院长在分享中深入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肥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他指出,MRI不仅能够精准量化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的比例(VAT/SAT),还可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结合机器学习技术,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儿童肥胖并发症的预测准确性,为实现风险分层与个体化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标志着儿童肥胖管理正迈向个性化、精准化的新时代。



  03.儿童肥胖与骨骼损害

  北京积水潭医院万乃君教授指出,儿童肥胖率持续攀升对骨骼健康构成严峻挑战。她强调,儿童期是骨骼发育的“黄金储蓄期”,肥胖对骨骼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体重负荷促进骨量增加,另一方面慢性炎症与代谢紊乱却侵蚀骨骼质量,导致骨龄超前、关节负荷加重及骨折风险上升。她呼吁临床应超越“骨密度正常”的表象,重视骨骼结构与功能的全面评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04.肥胖儿童性早熟的诊疗进展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王红教授深入剖析了肥胖与中枢性性早熟(CPP)的密切关联,指出肥胖是女童青春期提前的重要诱因。她强调,肥胖合并CPP患儿的诊疗具有特殊性,需在GnRH激动剂标准治疗基础上,强化体重管理、代谢监测及生活方式干预,以改善长期预后。



  05.肥胖儿童体育管理与运动健康促进

  深圳大学体育学院曹甍教授指出,运动干预是儿童肥胖管理的核心手段,其中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因其高效性正成为体重管理的优选模式。他分享了团队在HIIT干预方案上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将构建“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模式,为肥胖防控提供新思路。



  06.儿童肥胖精准分型、筛查及治疗管理

  深圳市儿童医院赵岫教授强调,面对日益严峻的儿童肥胖问题,临床管理需从传统模式迈向精准化。她指出,规范诊断是精准管理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对肥胖进行准确分型与病因探寻。她指出,精准评估应整合表型、遗传、心理行为及代谢等多维度信息,并在综合各类干预手段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精准分型的个体化全程管理,这是未来儿童肥胖防治的核心方向。



  07.肌肉脂肪的超声评估

  深圳市儿童医院周路遥教授系统阐述了体脂与肌肉评估的临床意义及影像学进展。他指出,肌骨超声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评估肌肉大小、质地、回声强度及肌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周教授分享的研究表明,肌肉回声强度受皮下脂肪厚度及检测位置影响,MRI可作为肌肉内脂肪定量的参考标准。他特别强调,保持超声参数标准化是实现结果可比的关键。未来,随着剪切波弹性成像、声衰减定量等新技术的应用,肌肉脂肪含量的评估将更加精准,为儿童肥胖及相关肌少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重要影像学支持。



  08.肥胖与糖尿病的共病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曹冰燕教授深入剖析了肥胖与糖尿病的复杂关联。她指出,肥胖不仅促进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增加分型难度,还会显著增加1型糖尿病患儿的并发症风险。曹教授强调,临床需高度重视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密切关系,积极探索肥胖合并β细胞功能障碍的新型治疗模式。她呼吁加强肥胖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系统干预,为推进儿童糖尿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



  09.儿童肥胖相关临床试验设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彭亚光教授聚焦于儿童肥胖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要点与现实挑战。他指出,儿童临床试验面临病例数有限、疗效指标不明确等特殊制约,需特别关注干预措施对远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彭教授系统解析了随机对照试验的关键要素,强调应精准设定纳入排除标准、明确主要结局指标,并合理区分效力与效果评价。他还介绍了适应性设计、序贯检验等创新方法,以及AI技术应用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为提升儿童肥胖临床试验质量提供方法学支撑。



  10.《儿童代谢综合征临床防治指南(2025)》解读

  深圳市儿童医院王立教授对《儿童代谢综合征临床防治指南(2025)》进行专业解读。她指出,随着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代谢综合征(Mets)发病率呈现全球性上升及低龄化趋势,早期识别与规范诊疗至关重要。新指南明确生活方式干预为一线治疗,若强化干预3–6个月效果不佳,12岁以上患儿可考虑药物减重;药物干预1年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评估代谢手术。王教授同时指出,国内儿童Mets的药物与手术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11.《儿童肥胖门诊建设专家共识(2025)》解读

  深圳市儿童医院苏喆教授系统介绍了儿童体重管理门诊建设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她指出,随着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持续攀升,建立规范化的专病门诊体系已成为国家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苏教授详细阐述了门诊分级诊疗架构,明确了一至三级医疗机构在评估、转诊和干预中的差异化职责,并强调多学科协作与标准化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她表示,应以《儿童肥胖门诊建设专家共识(2025)》为指导,通过统一诊疗路径与完善随访机制,推动全国儿童肥胖诊疗服务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发展。



  本次学习班在热烈的学术交流中圆满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系统涵盖了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管理及体系建设等多个关键维度,为我国儿童肥胖防治工作的系统化、精准化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与实践指引。闭幕式上,大会主席苏喆主任作总结发言,向所有参与支持的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并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儿童肥胖及相关发育健康领域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