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儿科静脉治疗领域的飞速发展,规范并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的精细化操作能力与综合管理水平,从而为罹患重病、需长期输液及营养支持的儿童提供更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2025年9月16—17日,由深圳市护理学会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儿童PICC、输液港护理新进展及质量与安全培训班》成功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深圳市的护理骨干、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医师积极参与。学员层次高、学习热情饱满,展现了儿科医疗护理队伍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良好风貌。培训班紧紧围绕“规范、精准、安全、创新”的核心主题,课程设置科学系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次大会聚焦国际国内儿童PICC、输液港新进展,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Pam Hubley教授做了《Introducing Strengths-Based Nursing Care & Leadership at SickKids加拿大病童医院基于优势的护理及领导力简介》的专题讲座。国内的儿科静脉治疗专家们就《儿童PICC置管标准化流程流程(SOP)操作示范》《新生儿PICC导管置管标准化流程(SOP)及置管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静疗专科护士的培养及MDT团队合作管理模式、《超声引导下静脉通路的建立及导管位置的评估》《儿童PICC和输液港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在血液肿瘤科的临床运用及操作示范》《超声引导下血管通路装置的置管应用》等进行了深度专题讲座,内容紧扣国际指南与国内实践,极具指导意义。
本次高度重视实操技能训练。设置了“超声引导下儿童PICC置管”“阅片”“B操引导”等多个工作坊。在专家导师“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下,学员们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规范性练习,有效突破了操作难点,提升了手感与自信。
学员们普遍反馈本次培训“干货满满、受益匪浅”。课程设计紧密贴合临床需求,解决了诸多日常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尤其是超声引导技术的实操训练,极大提升了对于低龄、低体重患儿的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认识。培训不仅更新了知识体系,规范了操作流程,更增强了为脆弱小生命提供优质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悟尽快应用于临床实践,发挥“火种”作用。
通过真实的复杂病例讨论,激发了学员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的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确保了培训质量,为合格者颁发了权威的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儿童静脉治疗领域的专业化、同质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次技能的培训,更是一次理念的更新和标准的统一。它标志着我国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静脉治疗关怀正向着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定期举办此类高质量培训,并积极探索建立更完善的儿童静脉治疗质量控制和随访体系,共同为保障患儿的静脉治疗安全、减轻其痛苦、改善就医体验而不懈努力,在儿科领域的持续深入实施贡献坚实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