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儿童医院代东伶教授联合消化护理团队,通过对1200例消化系统疾病住院儿童的营养风险评估,首次绘制出儿童专科营养风险全景图谱。研究发现:53.2%的住院患儿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其中厌食症患儿高危比例达67.9%,炎症性肠病(IBD)患儿35.7%,为临床精准营养干预提供关键循证依据。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Pediatrics》正式发表。
研究团队采用改良的儿科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MPMRST),发现不同疾病风险差异显著(P<0.001):厌食症67.9%、IBD35.7%、食管狭窄18.2%,为高风险疾病;肝胆疾病8.1%,风险率最低。0-3岁婴幼儿风险显著高于青少年组,提示低龄患儿需强化营养监测。高风险患儿呈现"三高"特征:住院时长增加、医疗费用提升、再住院率升高,证实营养风险与不良预后直接相关。
团队采用的MPMRST工具整合疾病风险、膳食摄入、生长发育三大维度,数分钟内即可完成评估,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而且可以精准分层,对于评分≥4分的高危患儿,肠外营养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该工具可快速锁定高危患儿,代东伶强调"如厌食症患儿入院24小时内启动营养支持,平均住院日缩短4.2天"。目前MPMRST工具已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常规应用,建立"营养支持团队(NST)"响应机制,高风险患儿48小时内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并开发"家庭-病房"营养管理路径,再住院率下降19%。
本项研究是团队构建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全周期管理的关键一环,前期已在《BMC Gastroenterology》发表改良TyG-WC指数,破解儿童脂肪肝无创筛查难题,《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影响因子12.6,Q1区)发表苦参外泌体载药系统,提升IBD靶向治疗效果;《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影响因子23.2,Q1区)发表基于铜锌双金属纳米酶的创新性口服靶向疗法。此项研究不仅为儿童消化疾病营养管理提供标准化工具,更标志着团队在"疾病诊断-靶向治疗-营养干预"研究链的闭环突破。
附论文信息:
Xiaoyu Li, Yu Zou, Jing Zuo, Tian Xu, Huilin Zeng,Ruiju Ou, Dongling Dai. Evaluation of mal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a single-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2025, 13:1-6. https://doi.org/10.3389/fped.2025.159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