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准确高效、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打造儿童专科特色的精准检验平台,设有临床基础检验(含门诊、急诊、特诊、住检)、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分子诊断共6个专业组,开展检验项目600余项,为临床专科建设提供保障。检验科拥有一支医德良好、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梯队,现有各类技术人员102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3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0人,同时具有检验技术资格证书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20人,平均年龄33岁,已形成以科主任为领导核心,专业组组长带动亚学科发展,骨干人员为中坚力量的年轻化高素质的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有能力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与咨询服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师资团队。科室以ISO15189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标准为抓手,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从传统医学实验室转向重视检验质量、保证准确结果、密切联系临床的信息化、智慧化和精准化的临床检验诊断实验室。2022年12月15日顺利通过ISO 15189 医学实验室认可,这一国际权威认可标志着其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是对我院整体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肯定,也是检验科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迈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是检验科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检验科紧贴临床需求,凝练科研方向,建立基于先进设备的精准实验平台,包括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血液病免疫分型和精准免疫评估平台、基于微阵列技术的儿童遗传代谢病研究平台、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的细胞形态学研究平台、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病原学精准检测及耐药基因筛选平台等。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成立科研小组,开展英文文献汇报、科研基础培训、医检研MDT等科研活动,注重科研创新与转化,近年来科室获得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省级课题项目3项,深圳市科创委重点项目1项,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6项,院级课题7项,院内学科建设项目1项,平台建设项目1项,科研经费累计1028万元,近三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40分。
在教学方面,“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位置,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长期以来,科室承担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蚌埠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和嘉应学院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校的本科实习教学(现有实习生21人,实习时长42周)。科室不断完善实习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六位一体”多元协同的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科研导师、科研课程、科研文献、科研实践”六个维度协同培养,以科研平台为基石,科研项目为载体,科研导师为引导,开展科研团队合作和教研协同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专业学习兴趣。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室“科研文献学习”和“科研基础培训”等科研小组活动,强化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培训。在“科研导师”的知识传授和专业引领下,通过科研平台进行科研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并完成毕业论文,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实践转向,促进科研团队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实现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的双优型团队建设。
依托科室完备的医教研整体实力,检验科本科实习教学工作屡创佳绩,连续四年产生多篇高质量毕业论文,2022—2025年累计14名实习生荣获重庆医科大学和嘉应学院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推荐比例为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其中4篇荣获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023—2025年连续三年被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评为“优秀实习基地”,这一荣誉背后是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不仅是对科室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临床医疗、科研创新和教学育人方面全方位发展的生动诠释。
未来,检验科将继续秉承“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理念,坚持“准确高效、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医教研协同奋进,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研究型的儿童医院增砖添瓦,为儿童健康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图1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现场照片
图2“优秀实习基地”荣誉证书和部分优秀毕业论文获奖证书
图3 检验科岗位实习、技能操作带教和教学活动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