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检验科成功举办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流式细胞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新进展”,会议以线下的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包括检验,临床及科研相关的医学工作人员,实现了会议举办促进多学科融合的初衷。
检验科陈运生主任为大会开幕致辞:“流式细胞术作为检验医学中技术含量高且人才培养周期长的项目,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搭建流式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的平台,这是我们举办本次会议的初衷,衷心感谢为本次会议传道的各位专家学者。”陈主任对本次会议的举办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加强各医疗单位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流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广大的患者受益。
会议的学术部分精彩纷呈,上午有7位来自高校和医院的老师分享了流式在科研及临床中的应用: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血液肿瘤科的宋远斌教授带来“血液肿瘤研究中的人源化阿凡达”,介绍了基因编辑人源化小鼠在血液肿瘤病的临床前应用,特别展示了流式技术包括图像流式技术在血液病细胞发育过程的作用;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高义萌教授分享了“RNA修饰调控血液发育与疾病的机制”,揭示了METTL3的缺失通过双链RNA诱导的先天免疫反应抑制造血发育,以及急性炎症下IGF1缺乏导致血小板生成受损,同时展示了流式技术在科研中的多方面应用;来自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的岳保红教授结合血液病的诊断发展,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血液肿瘤的MICM的综合诊断对血液病精准诊疗的重要性;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倪万茂教授结合最新的文献分享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研究中心的刘雨丰教授展示了多参数流式平台及多组学研究平台在“疾病诊疗特异性精准免疫评估研究与临床应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科研平台为手段,在移植后aGVHD的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癌转化的早筛以及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的预测体系中充分体现了流式技术从科研到临床中的多维度应用。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检验科的池沛冬教授以“免疫细胞精细分析在肿瘤中的应用”为题,结合流式,测序和建模等科研手段展示了γδT细胞和NK细胞的精细分析在肿瘤疾病中的科研成果,同时就临床流式项目的性能验证方案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结合行标给出宝贵的建议。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检验科的周茂华教授从免疫理论到临床应用,系统分享了细胞因子这一重要免疫效应分子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分享了新的细胞因子组合的临床开发情况。
下午有5位老师围绕流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分享:来自广东祈福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的毛雪英老师分享了肿瘤患者胸腹水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表型,比例和功能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免疫记忆细胞亚群的研究思路。来自深圳罗湖医院集团检验科的王甩艳老师结合自身临床工作和最新文献进展分享了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功能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将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单核细胞的活化情况作为组合进行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评估指标。最后3位讲者均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陈诗杨老师结合2024年发布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行标和近期发布的血液肿瘤应用的专家共识分享了流式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方法学;付笑迎老师结合检验科近期开展的淋巴细胞精细分型项目分享了淋巴细胞精细分型在儿童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姚强老师从疑难血液病入手,分享了流式技术在混合白血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混合白血病诊断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次会议的主持老师同样来自临床,科研和检验不同领域,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有科研功底深厚的科研工作者,也有多年从事流式临床工作的检验医生,主持老师的精彩点评也帮助学员更深刻地理解了各位老师的授课内容。
参会的学员对本次会议的内容及组织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受益匪浅,特别是本次会议的内容涉及流式在科研、临床及标准化流式体系建设的内容,为流式技术和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后,付笑迎副主任做会议总结,感谢为会议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和教授,以及为本次提供支持和保障的会务组工作人员,期待大家每年以流式为主题相聚一堂,共话流式细胞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新进展,推动精准医疗体系的建设工作,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