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室简介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成立于2013年,虽然建科时间短,但发展迅速,目前由感染病房、感染门诊、发热门诊、微生物研究实验室、特殊健康儿童接种门诊组成,在病原学的精确诊断、耐药细菌感染的防治、抗生素的个体化管理、儿童感染病的快速诊断及精准治疗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发展。2021年获批广东省儿童感染精准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专科固定医技护研人员40余名,是华南地区较大规模的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在儿童百日咳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感染病学团队后,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争取5年达到国家重点专科或区域中心水平。
人数:专科医师19人,护士35人
依托团队带头人:邓继岿
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儿童感染精准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常务委员,广东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当代儿科、实用儿科杂志编委。
输出团队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学团队所在感染科, 是国内领先的临床医疗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单位。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 “振龙头”腾飞计划);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20年7月获批成立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拥有卫生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抗生素临床药理实验室、国家抗感染药临床药理基地、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等重要学术基地和平台。2021年由国家卫健委批准设置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第一名。数十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已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输出团队带头人:张文宏
张文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兼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委。兼《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 《微生物与感染》主编,《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副主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包括SCI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9项,主编及参编各类感染病学专著20余部。
核心成员:
1.团队核心成员--王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办公室执行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临床病原微生物网络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发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研究及发病机制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建立全国首个感染性疾病病原精准诊断中心平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累积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专利3项。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及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5项。先后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团队核心成员--吴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研究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专业,在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感染病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生物标志物和致病机制研究。2009-2010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系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2项。参与十一五-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十四五重点研发、上海市重大专项等课题。曾任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编辑。至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20篇,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1篇。
3.团队核心成员--陈嘉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十三五传染病专项子课题负责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研究方向:结核耐药机制研究 和 结核快速诊断,发表SCI论文60篇,10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转化2项,结核体外诊断试剂ISPOT-TB 的主要发明人,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委员、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杂志副主编。
4.团队核心成员--孙峰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临床研究部主任,全国结核防治综合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消除传染病危害相关的临床研究。担任主要研究者主持TB-TRUST,TB-TRUST-plus,INSPIRE-TB,ORIENT等多项全国多中心结核病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欧洲呼吸病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临床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BMC医学(BMC medicine)等发表临床研究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100分,被WHO耐药结核病指南、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引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特等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入选首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5.团队核心成员--艾静文
上海市东方英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流行病研究部主任 ,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静安区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咨询专家,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组成员。Infectious Diseases& Imuunity等杂志青年编委,于Cell Host&Microbe, Cell Research 等期刊发表SCI 60余篇(共一或通讯),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1篇论文入选ESI全球Top 1‰热点论文。成果为WHO和多篇专业指南引用。成果入选Cell Host& Microbe 年度最佳论文。主持并获得国家/省部级课题、人才计划8项。作为主要成员获上海科学技术一、二等奖、科普特等奖。
6.团队核心成员--崔鹏
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工作一年,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机制及新抗生素开发研究。建立了新型抗生素筛选平台,能够高通量、无偏倚的从土壤微生物中快速发现产抗生素的菌株。已经针对耐药问题严重的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进行了大规模筛选,发现了两百多株活性菌株,具备发现多种新型抗生素的潜力。
7.团队核心成员--绍凌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防痨协会理事,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工作以及感染与免疫相关的研究工作。
8.团队核心成员--张昊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主持国自然课题一项,参与国瓷然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票高水平SCI论文5篇,参与发票高水平论文多篇。主要从事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及致病机制研究。
团队特色技术简介:
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核酸检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重要的耐药菌,常引起医院和社区感染。其核酸检测主要基于检测 mecA 基因,该基因是MRSA耐药的关键标志。目前,基于PCR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存在对精密仪器依赖的问题。近年来,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如LAMP、RPA等)逐渐兴起,能够在恒定温度下快速完成反应,适合临床快速检测和现场应用。填补了早期没有MRSA快速监测的空白,并广泛运用与临床中。
2. 血液/脑脊液HHV-6及HHV-7 PCR检测技术
HHV-6和HHV-7是人类疱疹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过PCR技术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HHV-6和HHV-7核酸,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毒感染。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在早期发现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 LS-600半导体激光在皮肤黏膜大面积溃疡的应用
LS-600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采用波长为650nm的红色激光,具有强穿透力,可将能量输入人体深部组织及病灶部位。在皮肤黏膜大面积溃疡治疗中,该技术通过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加速溃疡愈合,减少感染风险,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4. 病毒培养技术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病毒培养技术是通过在细胞或动物模型中培养病毒,用于检测和鉴定病原体。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该技术可用于诊断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虽然病毒培养耗时较长,但其结果可靠,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病原学依据,指导抗病毒治疗。
5. 血液腺病毒核酸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病原体。通过核酸检测技术检测血液中的腺病毒核酸,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腺病毒感染。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在症状出现早期发现感染,为及时治疗提供支持。
6. 空肠弯曲菌培养技术在细菌性肠道感染疾病病原学诊断的应用
空肠弯曲菌是引起细菌性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传统的培养方法操作复杂且耗时,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能够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该技术可直接从临床样本中检测病原体,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7. 人偏肺病毒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
人偏肺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核酸检测技术(如PCR-荧光探针法)通过特异性扩增病毒核酸并结合荧光探针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感染。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病原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