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于2023年11月30日启动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签约仪式,引进签约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陆国平教授团队。
依托科室简介
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是深圳市危重儿童会诊抢救中心,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院内重点学科。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科室,引进签约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儿童重症陆国平教授团队。开放床位30张,配备全套中央监护系统和各种先进的检查治疗设备, 能开展ECMO、床旁支气管镜等各类先进的临床危重症抢救技术,是广东省首家获批国家“儿童脑死亡判定质控中心”,是美国重症医学会小儿基础重症支持(PFCCS)培训中心,先后获得深圳市“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及“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引进团队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陆国平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儿童脓毒症临床研究、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基础研究,以及脓毒症抗感染、多器官功能支持系统的临床研究,团队专科水平位于全国前三,华东地区排名第一。在Pedian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国际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著作 3 部 ;主导全国性共识撰写5个。联合多中心开展 ECMO干预脓毒症难治性休克、ECMO 干预 ARDS 的临床队列、CRRT治疗脓毒症、细菌耐药等研究。主持“十二五”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儿科应急救治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应用)和上海市科委重点专项(儿童脓毒症早期识别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等课题;国内最早启动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和儿童脓毒症多中心临床研究;执笔发表“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干预脓毒症”、 “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危重症应用”及“体外膜氧合技术在儿童危重症应用”等多个专家共识,是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委会儿科学组组长单位。重症医学科在儿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创伤重症、器官体外生命支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治疗水平。2022年获得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1YFC2701800)(首席科学家)。 团队为华东地区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2016年完成华东地区第一例体外膜肺转运,2017年成立首个儿童体外膜肺培训基地。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委会成立,陆国平教授作为常委兼副秘书长,华东区秘书筹建国内唯一“模拟导师培训通识课程TTT”,承担模拟教学“初级导师”培训工作。陆国平为吴阶平基金会医学模拟部儿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团队由陆国平教授及科室医生构成,与国内外合作紧密。科室与国内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合作申请了多项科研项目,全国性协作网包括重症感染协作网、PMV协作网、ECMO协作网、PICU病原与耐药协作网(CHIPS)等多中心临床研究。 陆国平教授目前是世界儿童危重病协会理事(亚洲唯一),Pediatric Sepsis CoLab Steering Committee 专家委员会委员,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编辑。科室人员与波士顿儿童医院,温哥华BC儿童医院、英国皇家医学院儿童医院等国际知名医院有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
依托科室:重症医学科
人数:9人
团队组成
团队带头人: 陆国平
团队带头人业绩综述:
陆国平,男,55岁,正高,博导,重症医学科与急诊科主任,长期致力于儿童脓毒症临床研究、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基础研究,以及脓毒症抗生素与细菌耐药、多器官功能支持系统的临床研究,是国际儿童危重症联盟亚洲理事,国际儿童脓毒症Colab亚洲委员;主持“十四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和应用,2021YFC2701800)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PI和上海市科委重点专项(儿童脓毒症早 期识别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No. 18411950700);2012年联合发表连续血液净化干预儿童脓毒症的专家共识,2021年作为第一执笔人发表血液净化(吸附技术)在儿童危重症应用的新版共识,作为第一执笔人撰写“体外膜氧合技术在儿童危重症应用” 专家共识。长期从事儿童CRRT、ECMO技术应用研究,是中国医师协会ECMO专委会儿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协作组组长等;联合多中心开展ECMO干预脓毒症难治性休克、ECMO干预ARDS的临床队列等研究。“十二五”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儿科应急救治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2012BAI04B00)和国内最早启动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和儿童脓毒症多中心临床研究;长期从事儿童心肺复苏和高级生命支持(BLS和PALS)培训,并主要从事和推动国内AHA培训中心建设;长期从事儿童模拟教学工作,担任吴阶平基金会医学模拟部儿童模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模拟医学部常委兼东区秘书,主持全国性TTT模拟导师培训项目。临床大力推动规范化临床医疗项目,儿童重症领域国内领先设立临床营养师 、临床药剂师、呼吸治疗师和临床康复师,并开展了护理模拟、专科护理师、家庭护理师(family support)等重症护理项目。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Pedian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Frontiers in Pharmac ology、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Mitochondrion等国际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编著作3部,参编7部。
团队核心队员:
团队核心、其他成员业绩综述:
陈伟明,男,44岁,副高,硕导,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副主任,PICU主任。担任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委员小儿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急救学组委员,美国心脏协会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导师。国内外杂志发表权威及SCI论文10余篇,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负责上海市科委、上海市 卫计委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多项课题。
闫钢风,男,48岁,副高,硕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儿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儿科急救学组副组长,中国儿科救援分会救援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儿科ECMO培训导师,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主任导师,美国心脏协会(AHA)儿童高级生命支 持(PALS)主任导师,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牵头单位参与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 ology等主流SCI杂志论著10余篇,并参与编写多部书籍,主要研究方向:儿童重症感染,儿童ECMO技术,多脏器功能衰竭支持 以及连续血液净化技术。
陈扬,女,副高,48岁,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血液净化学组委员;AHA基础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主任导师; 波士顿儿童医院和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程晔,女,43岁,副高,2009年起从事儿童急诊和重症医学至今,是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和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区域主任导师,国际创伤培训导师。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重症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协作组委员。
陶金好,男,42岁,副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呼吸重症及机械通气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重症与机械通气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疾病与保健分会重症学组委员,国内儿科领域唯一入选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ARC)国际访问学者,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及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培训导师,费城儿童医院(2017)、波士顿儿童医院(2019)访问学者。
胡静,女,50岁,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曾赴瑞典卡洛琳斯卡皇家儿童医院、美国匹兹堡护理学院进修学习;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医护协作组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学组委员、上海重症专委会委员、《解放军杂志》审稿专家、美国心脏协会BLS导师;以第一/通讯作者在护理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 文10余篇,主编书籍1本、参编10本。
团队成员:
张彩艳,女,32岁,助理研究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科技部重 点研发计划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2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Theranostics、JACI、Oncogene、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5篇。
刘盼,女,26岁,呼吸治疗师团队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疾病与保健分会重症学组秘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模拟培训导师组成员。获首届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提升案例“最佳设计模拟案例”。累计 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期刊6篇。
输出团队专科特长:
①儿童重症模拟培训的建设与发展
②儿童重症感染的感染精准管理体系建设
③儿童重症器官支持与评估体系建设
输出团队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童重症感染和免疫应答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重点实验室,具有充足的儿童重症感染和免疫研究资源。团队带头人陆国平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ECMO专委会常委兼儿科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兼急救学组组长,世界儿童危重病协会(WFPICC)理事,Pediatric Sepsis CoLab Steering Committee委员,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编辑,长期致力于儿童脓毒症临床研究、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基础研究,以及脓毒症抗生素与细菌耐药、多器官功能支持系统的临床研究。该团队具有全国最大的儿童重症感染协作网,团队作为儿童重症医学专科在2021年STEM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先后获得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二五”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B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复旦大学985及211项目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等课题以及中加高级急救培训项目等多项国际合作科研、培训项目,并多次获得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团队特色技术介绍:
1、团队特色技术(研究): 儿童重症模拟培训
专科建立有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儿童高级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儿童医院中设施最齐备、最先进,符合国际模式的儿童高级培训中心,主要从事新生儿窒息复苏(NRP)、基础生命支持(BLS)、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儿童创伤急救(PTLS、筹建中)、高仿真模拟教学(Simulation)的系统培训,分别具备AHA授权的BLS和PALS 的Provider和Instructor证书,中心获得授权进行上述两证的颁发,面向全国培训和合作进行分中心建设和培训。2017年获得AHA模范中心(RTC)。2012年起开展儿童急重症模拟教学,已经建立了20余项目模拟教学课程,包括气管插管、骨髓输液、除颤、氧疗,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脓毒症、ARDS、儿童多发伤,纤支镜、连续血液净化和ECMO技术模拟教学项目;与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学ECMO中心合作建立儿童ECMO模拟教学培训基地。专科是国内儿童重症医学主要的模拟基地之一,开展“中国儿童医学模拟导师TTT通识课程”,培养模拟培训专业人才。
2、团队特色技术(研究):儿童重症感染
专科长期致力于儿童脓毒症临床研究、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基础研究,以及脓毒症抗生素与细菌耐药的临床研究。专科建立儿童重症感染临床队列、数据库和协作网,提高儿童重症感染的早期预警能力;建立儿童重症感染的病原学快速监测技术;建立儿童重症感染个体免疫-病原学–抗生素-耐药模式的创新模式;开展儿童重症感染MDT管理:AMS-MDT以及儿童重症感染沙龙及骨干培养计划。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Pedian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Mitochondrion等国际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7部。前后主持上海市科委重点专项(儿童脓毒症早期识别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和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复旦大学985及211项目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等课题。
3. 团队特色技术(研究):儿童器官评估与支持
专科配有多器官功能不全支持系统(CRRT、ALSS、ECMO等)等各类监护与治疗设备,并致力于建立生命支持技术ECOS临床平台与研究。联合多中心开展ECMO干预脓毒症难治性休克、ECMO干预ARDS的临床队列等研究。前后主持“十二五”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儿科应急救治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2012BAI04B00)和上海市科委重点专项(儿童脓毒症早期识别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No. 18411950700);专科是国内最早启动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和儿童脓毒症多中心临床研究;2012年联合发表连续血液净化干预儿童脓毒症的专家共识,2021年作为第一执笔人发表血液净化(吸附技术)在儿童危重症应用的新版共识,作为第一执笔人正在撰写“体外膜氧合技术在儿童危重症应用”专家共识。
三名团队在深工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