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知识 > 五官科
儿童口腔保健--家长的误区
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 作者 : 供稿科室 : 发布时间 : 2020-07-04 20:15:00

  保护牙齿,从小做起。一口好的牙齿,但有的时候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将家长们带入了一个个误区。

  误区一   

  “小孩子等到牙长齐了再刷牙。”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太小,没必要也没办法清洁;也有人认为清洁过后的水不干净,小孩子又全吞进肚里,那样不卫生。其实,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作为家长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宝宝出生后,家长在每次喂完食应给予少量的白开水以达到洗漱的目的。每天用干净的纱布加温开水轻轻擦洗婴儿口腔1-2次。出生后6-8月第一颗乳牙萌出到3岁左右乳牙出齐,家长可用牙刷代替纱布来清洁口腔。乳牙萌出早期由家长使用指套牙刷对乳牙清洁,在乳牙萌出的后期阶段(约2岁左右),家长可以使用带手柄的硅橡胶训练牙刷帮助小孩清洁牙齿,同时培养他们对刷牙的兴趣。3岁左右家长就应当培养孩子自觉刷牙的行为了,但孩子并不能完全刷干净,因此家长应适当补充清洁。到6岁以后,就在家长监督下自觉刷牙,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分钟。因此,口腔清洁从婴幼儿开始。

  误区二 

  “晚上让孩子嘴含奶瓶吮吸入睡”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尽快入睡就在睡前用奶瓶给孩子喂奶,孩子常常边吃就边睡了。这其实是最应彻底纠正的不良习惯,这样最容易导致奶瓶龋。因为,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砂糖、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流质,乳牙又是刚刚萌出不久,牙表面结构不成熟,更易受酸的作用而脱矿。此外,长时间将奶瓶放在口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这都会加速上颌乳前牙的龋坏。因此,睡前30分钟左右给孩子喂奶,喂完刷牙。之后不能再进食任何食物。一岁左右逐渐换用杯子饮水。可有助于减少奶瓶龋的发生。

  误区三 

  “小孩的牙齿反正要换,不用补。”“等到他喊牙痛的时候再看。”殊不知这些观念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牙痛难忍,甚至睡不了觉,严重的造成面部脓肿形成,到医院去输液。蛀牙(即龋病)并不是牙齿里长虫,而是致龋细菌利用口腔当中的食物产生酸,酸作用于易患龋的牙齿上,从而使牙齿脱矿,逐步形成龋。乳牙因其本身形态及组织结构特点和清洁差的原因有龋蚀发展速度快,而且龋蚀范围广的特点。乳牙龋坏会使咀嚼功能明显下降,易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口腔卫生不易清洁。乳牙龋发展成根尖周炎后,炎症影响继承恒牙牙胚,可使其釉质发育不全,还可使新萌恒牙发生龋坏,影响恒牙萌出顺序和位置。另外,由龋病转成的慢性根尖周炎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得是因为影响美观,尤其是前牙严重龋坏,会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鉴于诸多不利,乳牙龋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

  误区四 

  “过硬食物小孩子嚼不动,要么大人嚼过后喂给他要么就不给他吃”有人常喜欢用自己嚼碎的食物喂给小孩子,其用意是帮助小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有许多病就是通过口腔传入,每个人口腔当中有大量的细菌,虽然这些细菌不一定都致病,但它可以通过口腔传给他人,使人患病。如果为了对缺乏咀嚼功能的婴幼儿补充营养,可以把食物切碎煮烂后,喂给孩子。对于已具有咀嚼功能的孩子,应尽量让他练习咀嚼,因为咀嚼是对颌骨的生理性刺激,可以促进骨头生长,锻炼肌肉的功能。可以促进牙颌系统的正常发育,有益于口腔健康。若咀嚼功能低下,颌面部的发育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孩子在换牙时乳牙还没有脱落恒牙就从舌侧萌出的原因就是因此。所以要适当进食硬食物以促进颌面部的发育。

  误区五 

  “小孩口臭,牙龈红肿是上火”其实发生于儿童的牙龈炎主要是因为口腔不清洁的原因造成的,儿童由于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又因乳牙牙颈部明显收缩,龈缘处易积存食物残渣而刺激牙龈,加之儿童的口腔清洁工作难以完善,因此易患牙龈炎。只要家长认真协助、督促帮助儿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就可以有明显的改善。

  家长在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宝宝健康的口腔,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鼓励孩子多吃五谷杂粮,新鲜瓜果蔬菜,少吃甜食,控制零食的摄入量,婴幼儿睡前只能喝白开水,不要含奶嘴睡觉。

  2.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选用保健牙刷,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两次,每次不少于三分钟。

  3.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使用含氟牙膏,应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也是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有效措施。

  4.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乳牙易患龋,应定期做口腔保健咨询和检查,建议每半年做一次例行检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儿童新生恒磨牙做预防性窝沟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