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知识 > 儿童保健
超声检查识“真凶”--儿童胃肠道异物的超声表现
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 作者 : 丁婷婷、周路遥 供稿科室 : 超声科 发布时间 : 2024-12-27 16:12:14

  第一天:小明妈妈带着宝宝焦急的赶来医院。

  小明妈妈:医生,我家宝宝不小心把积木条吞进肚子里了。

  急诊科医生:长什么样的?

  小明妈妈:这样的。



  急诊科医生:是有消化道嵌顿的风险。这是塑料材质,X线显示不出来,需要做个超声。

  小明妈妈带小明去超声科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胃腔内异常声像,提示异物(积木条)在胃腔里。



  第二天:小明妈妈再次复查,超声检查提示异物(积木条)位于右侧腹小肠。



  第三天:小明妈妈终于在便便里找到了消失两天的积木条---拉出来啦!可算是安心了,不用再捏着鼻子在便便中寻找目标物了。

  俗话说:小孩静悄悄,多半在作妖。小宝宝总是喜欢往嘴巴里塞各种各样的东西,特别是“口欲期”宝宝。异物误吞在儿童的尤为常见。有目击者还算是好的,至少知道吞的是什么,心里有数。但是,大多数时候,宝宝“作妖”时,旁边都没有目击者,到底吞了没有,吞了什么,都是疑问,等宝宝肚子不舒服了,或者某些物件找不到了,才会想到,会不会被宝宝吃了?!出现这种情况,到医院去检测一下看看肚子里面有没有异物很重要。医院里有很多设备可以使异物现形,其中也包括超声。实际上,超声作为一种便捷、对儿童友好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在判断儿童消化道异物性质、监测异物排出过程、是否出现并发症需要手术干预等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儿童常见的消化道异物及超声表现。

  一、磁性及腐蚀性异物:比如磁珠、磁棒和纽扣电池,可损伤肠壁,造成消化道穿孔或机械性梗阻。单个磁性异物风险较低,但1次吞入多个磁性异物或1个磁性异物合并其他金属异物时,珠子之间的强大吸力产生牵拉的力量,有可能在胃肠道不同部位互相吸附在一起,肠穿孔率高达50%~75%。



  相互吸引的磁力珠:由于磁性吸引力,5颗磁力珠从不同段肠道里“穿出”,在肚子里排排坐。



  就地扎根的电池:纽扣电池在小肠里,两天后电池仍在原来的位置,而且它周围的肠管和网膜已经受到了波及。

  二、尖锐异物:常见的有枣核、螺丝钉、针、牙签和骨刺等,会引起消化道黏膜溃疡、消化道穿孔或腹膜炎。



  另类的阑尾炎:鱼刺导致阑尾穿孔。


  骑跨的枣核:枣核嵌顿在回肠中,引起肠道穿孔


  三、长形异物:棒棒糖棒、塑料勺、笔帽、钉子、笔,易嵌顿于十二指肠球-降部交界处


  棉棒刺客:棉棒卡在十二指肠降部,并穿出刺入肝脏,形成肝脓肿。 


  钝性异物:比如积木条、玻璃珠、硬币等,最为常见,据报道占上异物消化道的72.3%,大部分能自行排出体外且预后良好。但特殊材质的异物需要警惕,有堵塞肠道的风险。


  长大的水宝宝:水宝宝遇水膨胀,堵塞肠道,引起肠梗阻。


  陈年旧“发”:来自一位爱吃头发的小朋友,胃腔里堆满了缠绕的头发。


  硬币侠:胃腔里的5毛硬币(本例病例由东莞市儿童医院超声科友情提供)


  果冻奇妙历险记:肠道里的果冻,仍旧保持着它原有的形状。


  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玻璃球:胃腔里的玻璃球,由于表面圆弧状,在超声声像表现为多重反射伪像。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多种类别的异物在超声下都有一定特点。通过超声检查,我们可以初步知道异物的形状、位置以及与消化管壁及周围脏器的关系,为进一步处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通常大多数消化道异物能自行排出体外,不要过于焦虑。但是对于尖锐性异物、腐蚀性电池、磁性异物,有消化道黏膜溃疡、消化道梗阻或穿孔、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甚至发生大血管破裂而导致患儿死亡,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包括内镜手术、外科手术。如果判定宝宝误吞了异物,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处理,以及采用何种处理方式。

  消化道异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预防。爸爸妈妈们在给小朋友选择玩具时,尽量选择体积较大、圆钝的、没有磁性的玩具。给小朋友穿衣服前,要检查纽扣是否松动,避免小朋友误吞这些东西。同时,教导小朋友不要将奇奇怪怪的东西放在口中。在小朋友进食过程中,避免食用大块食物,教他(她)要细细咀嚼后才能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