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毕业季,蝉鸣声声。乔玛尔烈士陵园的石阶在骄阳下泛着温润的光,高三毕业学子跟随父母的脚步,轻轻踏上这片镌刻着忠魂的土地。这是父亲特意安排的暑期特别课程——用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精神在家庭中代代传承。
走进陵园,看着斑驳的历史浮雕,向儿子讲述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你看这个战士,手里攥着的不仅是凿山工具,更是万千同胞的希望。他们选择离开温暖的家,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在乔玛尔烈士的墓碑前,一家三口献上精心准备的白菊,向参与建设独库公路的13000人及168位英烈致敬。漫步在英烈事迹长廊,看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爸爸指着照片说道,"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我们筑起了安全的屏障。"父亲顺势引导:"你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他们好太多,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用知识建设祖国。"
返程路上,家庭讨论仍在继续。我们孩子分享感悟:"以前觉得爱国是很大的事,现在明白,像乔玛尔烈士那样坚守责任,像爸妈这样用心传承,都是爱国的体现。”我们家决定,有空就多学习一下,让这份精神传承永不褪色。
这个夏日,乔玛尔烈士陵园不仅见证了一个家庭的精神传承,更让红色基因在代际对话中焕发新生。当少年的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当家庭成为精神传承的摇篮,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